【直通全國兩會】藍紹敏走進新華報業全媒體直播兩會特別訪談節目 用真心換來真情 用腳板丈量短板
泰州市舉辦“百團千村萬企大走訪大落實”活動得到省委李強書記的多次點贊,并要求在全省推廣這一做法。舉辦這樣的“大走訪大落實”活動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大走訪訪出了什么?大落實落實在何處?基層群眾又得到了什么實惠?今天下午,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藍紹敏和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鳳陽走進全國兩會新華報業全媒體訪談節目《今天我主持》北京演播室,聚焦這一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主持人:過去我們中央、省委也都要求我們黨員干部下基層、抓落實,泰州這次開展的“大走訪大落實”活動,有哪些新的特點呢?還是請教一下藍書記。
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藍紹敏:這個“大走訪大落實”,它最大的變化是三個“全覆蓋”。第一是參與走訪的人員全覆蓋,過去都是領導在走,少數人在走。第二是走訪的面全覆蓋,過去我們選擇一個鄉、一個村,然后選擇一些戶數,但是,我們現在要求把“大走訪”最終要落實到村村到、企企到、戶戶到。第三是內容的全覆蓋,過去我們下基層調研或者是駐村,我們更多的是農民的生活或者是脫貧攻堅、訪貧問苦,在這個領域更多一點。但是,我們這次走訪它就是聚焦聚力、富民創新發展,應該說是全領域的話題,就是問題在哪里、短板在哪里,只要是軟肋、瓶頸通過走訪都帶上來。應該說從這個角度講,它活動的主題更加鮮明,所以我們講,把這個活動的主題確立叫“助力發展解難題,聚焦富民補短板”。
主持人:我們也想請教一下張教授,您覺得在全省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的當下,泰州開展:“大走訪大落實”活動,有什么樣的現實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鳳陽:我想,泰州的這么一個“大走訪大落實”的經驗,也許它的意義并不僅僅局限于泰州,甚至可以波及我們整個江蘇。我還特別有一個期待,我希望我們泰州的這樣一個“大走訪大落實”的好經驗,能夠在全國的范圍之內產生廣泛的、積極的影響。
主持人:藍書記,開展“大走訪大落實”活動可能有些黨員干部下不去,或者有一些黨員干部下去了也可能“蜻蜓點水”“一訪了之”,那么如何防止“大走訪大落實”活動流于形式走過場?
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藍紹敏: “大走訪大落實”活動開展以來,確實是聽到不少群眾講,多少年家里沒有干部來過了,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又回來了。但是,也有一些基層的群眾也有疑惑,他們擔心什么呢?人來心不來,來了也白來;身到心不到,到了也白到。所以,在謀劃“大走訪大落實”活動開始的時候,就定位這是一個長期的而不是短期的活動,是一項務實而不是務虛的活動,也是一項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活動。明確要求,確保大家要做到進得了門、認得了人、說得上話、交得了心還要幫得上忙、解得了困、結得了對子、攀得了親戚。具體來說,一是落實責任讓我們的黨員干部走下去。第二個,在訪前培訓讓黨員干部學會訪。第三個是科學實踐讓黨員干部訪得深。到戶頭去,這五個東西你一定要問:要問收入水平,要問生活質量,要問生產情況,要問政策落實情況,要問致富門路。到企業去要五必知:要知企業生產經營,知科技創新,知和諧穩定,還要知發展環境,知目標思路等等。第四個是嚴格管理讓黨員干部真走訪,通過這個嚴格管理讓我們黨員干部真走訪。
主持人:開展大走訪大落實活動,走訪是前提,落實是關鍵。泰州在“大落實”上面有哪些工作舉措呢?
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藍紹敏:這個光走訪不解決問題,最后群眾就會把我們說成是形式主義,就會把我們這個活動看扁。對此,我們大體上是從構建機制入手來推動各類問題加快解決。
一是強化主體責任。二是強化叫即知即辦。三是強化專治專辦。在普遍回應基層群眾訴求的同時,我們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長期困擾基層的一些公共服務、生態治理、創新創業還有作風建設等老大難問題,我們明確了專項整治的項目下猛藥、出重拳、用重點,解決一個、消滅一個,堅決打贏專項整治的殲滅戰和攻堅戰。
主持人:泰州最近的新動作不斷,比如說2月23號,泰州市委市政府下發了“創業富民的30條意見”,緊接著也就是第二天,召開了創業富民三千人大會,這些舉措跟我們開展的“大走訪大落實”的活動有什么樣的關聯啊?
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藍紹敏:我們在走訪過程當中啊,就發現基層的群眾,他當然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個性的小困難,但是他最要解決的一個大的問題是什么?就是希望盡快的富起來。老百姓要增收,最有效的手段要靠創業,只有靠創業才能有出路,只有靠創業才能富起來。所以在這么個背景下,我們研究出臺了“創業富民30條政策”,條條都有含金量。我們很多部門講的一句話,“把所有壓箱底的東西全部拿出來了”,政府把所有能調動的資源都調動起來了。我們電視臺有個圖文頻道都改成創業頻道了。就是說,舉全市之力去為創業者營造一個最好的環境,最濃烈的氛圍,最低的門檻,最低的成本。那這個政策拿出來以后,怎么樣子讓它家喻戶曉,我們也是用了些非常的手段——召開三千人大會還電視直播。估計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收看,這個應該說一下子把政策的解讀,把我們創業這項工作的推進,向全社會去公開。
主持人:泰州開展的“大走訪大落實”省委書記李強批示表示肯定,而且要求在全省推廣。就在最近省委舉辦的第四期縣委書記工作講壇上,李書記的講話就是以大走訪為主題的。那么泰州作為大走訪大落實的先行者,我們剛才也講到了,怎么樣發揮這樣一個先發優勢 ,進一步將這一活動打造成“永久牌”?藍書記有沒有什么思考?還有機制的保障嗎?
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藍紹敏:一個是暢通了黨群聯系,建立了不斷線的連心橋。我們印了180萬份的黨群連心卡,走訪的黨員干部親手把這個卡要交到群眾手里,卡上有走訪的日期、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等具體的內容,更關鍵就是這張卡我們干部走訪的信息都在上面,就是說有了這張卡,群眾一個電話就能找到我們走訪的干部,可以隨時做到叫找得到,叫得應,信得過 。第二個,就是說安裝直通基層了解群眾的“電子眼”。最近我們已經在開發一個叫黨群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我們將實現一鍵通——點村知戶、點戶知人、點人知情、點情知策,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精準決策來提供一個可靠的依據。同時,也可以對黨員走訪進行動態的監測和及時的提醒,從而有效的推動基層治理,黨建管理,走訪落實情況。我們開玩笑來講,也是一個“機器換人”。第三個是固化密切聯系服務基層的責任,就是固化密切聯系基層的責任網。實現網中見人、網中見事、網中見責。同時,我們還設立了固定走訪日、專題訪、條線訪的機制,充分發揮這張網的最大的效用,積極地引導黨員干部可以定期回訪,長期聯系,主動服務,確保活動可以常走常新,群眾干群關系要常走常親。
訪談現場,藍紹敏還與專家和網民現場進行了互動交流。
全媒體記者:季陽 葛俊 沈忱 董葉 余盈
編輯:悅鳴
- 時政|省管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2024-09-13
- 時政|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市委全會精神2024-09-13
- 時政|市政協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市委全會精神2024-09-13
- 評論|學習貫徹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精神系列短評之二: 用深化經濟2024-09-13
- 時政|泰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揭牌成立2024-09-13
- 時政|財政部國庫司領導來泰州調研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