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丨上海交大這部以泰州籍院士為原型話劇創演十周年
人物簡介:
王振義(1924.11.30-),江蘇省興化人,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癌癥誘導分化之父”和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大陸學者之一。
舞臺上,一位長者剛勁有力地說道:“牡丹出身富貴,可以大紅大紫,享受榮華;而我們的牡丹恬淡清雅,清貧是自愿選擇的,只有自愿選擇甘于清貧,才是真正的志向。”銀幕背景上,一朵色彩淡雅的牡丹正傲然綻放,而場下掌聲如雷。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舞臺上的思政課——原創話劇《清貧的牡丹》演出現場,也是這部大師劇創演十年的特別舞臺。人物原型、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98歲的老校長王振義教授也親臨現場,他回顧了自己為人為醫的故事,以及他眼中素淡清雅的牡丹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你們要忘記王振義這個人。”
他希望同學們在做學問方面要忍耐寂寞、大膽創新,做一個有水平的醫生,勇擔健康使命,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的道理,不忘初心,醫德為首,淡泊名利,做一個有良心的人。
“追求卓越,虛懷若谷,勤奮學習,為了病人。”
這就是“清貧的牡丹”想要傳遞給大家的精神,也是王院士對醫學新青年的諄諄囑托。
今年恰逢醫學院70周年校慶,也是原創大師劇《清貧的牡丹》創演的第十年。十年磨一劍,作為舞臺上的思政課,《清貧的牡丹》已經成為交醫特色文化品牌,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思政教育的生動一課,已成為傳承新時代交大醫學院精神品格的重要表現形式。除了2022級新生,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小學的學生代表也觀摩了演出,舞臺上的思政課也為交醫附屬中小學生們打開一扇了解醫學、崇尚醫學的窗口。
背后的故事
2012年,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60周年華誕之際,原創話劇《清貧的牡丹》首次登上舞臺,震撼了師生校友。2014年11月18日,作為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支持的上海首場校園原創“大師劇”,《清貧的牡丹》受到上海各高校千余名師生的好評如潮。此后,這部話劇都作為保留舞臺劇,成為每年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思政教育的生動一課,也指引著廣大學生傳承“博極醫源,精勤不倦”醫學院院訓,刻苦學習,勤奮工作。
為進一步凸顯典型人物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弘揚師德師風的正能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宣傳部對《清貧的牡丹》進行了新一輪打造和排演。2017年3月“牡丹劇社”宣告成立,這是醫學院成立的第一個以王振義院士主要事跡為演出內容、由師生醫護員工組成的社團。劇社成員中有臨床醫生,有一線教師,有輔導員,也有醫學生,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王振義院士的“粉絲”,也都是熱愛舞臺的話劇迷。大家被王振義院士的精神所感召,傾情演繹大醫精誠的故事。劇社全體演職人員投入了生命的激情,挑戰自我,挑戰舞臺。沒有演出經驗,他們以最質樸真實的情感來彌補,工作學習繁忙,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他們傳承了牡丹精神,賦予了《清貧的牡丹》新的光彩。
創演十年回顧
2012年首演
2013年演出
2014年演出
2015年演出
2016年演出
2017年演出
2018年演出
2019年演出
2021年演出
2022年演出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編輯:李子韻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關注|黨的二十大代表孫友新亮相央視《焦點訪談》2022-10-19
- 關注|疫情期間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院就診全攻略2022-10-19
- 關注|黨的二十大代表張坤:實現高質量發展 讓綠色成為現代化鮮2022-10-19
- ?關注|黨的二十大代表孫友新: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實2022-10-19
- ?防疫|市物資保障組:多部門協作 打好疫情防控“物資保障戰”2022-10-19
- 泰興|504省道東延段建成通車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