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泰州:十年奮進向幸福?
奮楫者先,勇為者成。
十年滄桑巨變,十年鳳凰涅槃。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泰州沿著總書記為江蘇擘畫的“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藍圖,搶抓重大機遇,應對重大挑戰,經受重大考驗,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成果,一份厚重提氣的靚麗成績單、小康新答卷,展現于時代面前。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發展是第一要務。經濟建設是中心。
十年來,泰州經濟實力連年躍升,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3年增加1000億元,2021年突破6000億元大關。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2年的23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420億元,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均GDP從2012年的5.84萬元,到2021年13.33萬元,增長2.28倍,經濟發展“含金量”大幅提升。
項目為王,產業為本。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固本強基推進“制造強市”,科技引領產業鏈升級。“一個產業體系、四個特色產業集群”,正全力提質擴量,高效益集約型增長。
醫藥產業規模全國地級市領先,年銷售超10億元醫藥大品種達18個,近20種明星產品市場占有率第1。中國醫藥城成為全國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產業集聚地。
化工產業擁有世界500強、全球化工50強投資企業16家,全球市場“單打冠軍”產品17個。
船舶產業引領全球,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和國家船舶出口基地。2021年新接訂單、造船完工量分別占全球比重15.3%、11.1%。
太陽能(光伏)電池、鋰離子電池產量,2021年比2012年分別增長349.7%、112.0%,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產量突破5萬輛。
這10年,泰州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上升16位,所轄三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千億縣行列。2021年,泰州進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創歷史最好成績。
風勁潮涌,揚帆破浪。泰州這一江蘇中部產業增長極正加速崛起。
生活品質實現新提升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十年巨變,幸福密碼藏于百姓生活。
2021年,泰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3777元,突破“四萬元”大關,比2012年增長116.1%,年平均增長8.9%。
動車“進京達滬”,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開工,城市快速路網加快形成,“一軸一核三極三城”的中心城市架構徐徐展開,一座品質之城、宜居之城,正煥發出青春的魅力。
從實施住房保障、開展價格補貼,到教育文化、醫療為民,解決百姓急難愁盼,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座幸福之城、健康之城,正繪就出最美的曲線。
致力民生,聚力轉型,重塑創新體系“四梁八柱”,打造英才匯聚、青年友好的沃土,成功舉辦的江蘇省第二十屆運動會,為城市和體育注入新動能,一座創新之城、活力之城正迸發出最強勁的生命力。
十年來,農村居民收入實現快速增長,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考驗,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一老一小”得到精心呵護與關愛,民生福祉、幸福小康的圖景越來越精彩。
10年來,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22歲,比2012年增加2.46歲。全市共建成三級醫院10家、二級醫院35家,獲批全省唯一設區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示范城市。
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托育服務機構221家,托位總數達到10920個;普惠性學前教育體系基本建成,“一地一特色”集團化辦學滿足了老百姓子女家門口“上好學”;十年間,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萬人;醫療、養老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每年全部財力的75%、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美麗泰州繪就新畫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一江碧濤,頻現江豚戲水;葦影江灘,又見白鸛振翅。近年來,泰州大地不斷有奇跡發生,久違的珍稀生物陸續回歸,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
97.8公里的長江岸線,占全省11.8%,保護長江母親河,泰州使命在肩,責任重大。
船廠變森林,魚塘變濕地,江堤變賽道,工廠變公園。清理沿江魚塘46個,化工生產企業數量從466家減少至117家,累計整治長江岸線19公里。10年來,泰州完成長江岸線造林343公頃,實現百里江堤萬畝防護林帶的生態景觀。
在全國率先啟動“長江體檢”,全面實施“健康長江泰州行動”。運用無人機、無人船、衛星遙感等手段,實現長江大保護立體管控和智慧管理。全市24條河流國家省考斷面周邊、5029個入河排污口,實現“有口皆查、有水皆查”。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母親河再現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嶄新景象。
環境就是民生,碧水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泰州市PM2.5年平均濃度逐年下降,到2021年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一路上升,到2021年提升至86%。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始終保持全省前列,飲用水源地水環境質量優Ⅲ比例長期保持100%。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連續四年保持全省前列。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綠色打底,鋪展美麗新畫卷。10年來,建成省級綠美村莊458個,市級美麗宜居村莊1413個;完成“三化”造林6147公頃,森林蓄積量232萬立方米;完成7102株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掛牌保護。
實施空轉綠、拆墻透綠、“158”工程、“花漫鳳城”等綠化項目,全市新增綠地4273萬多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65平方米,老百姓“家門口”的風景更加靚麗。
圍繞工業、農業、服務業,大力推進環保公共設施建設,全市20多個“綠色群島”項目助力中小企業環保治污實現新突破。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將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還于百姓,將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還于百姓。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穩健。
社會文明呈現新氣象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托舉偉大的夢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發揚“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10年來,泰州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呈現出昂揚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沖刺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力爭全市創成全域全國文明城市群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文明凝聚起泰州生生不息的力量,構筑起道德風尚的新高地。
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道不盡的美好生活,除了詩和遠方,還有泰州。
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唯一的“中國吉祥文化之鄉”……一個個城市的新名片,呈現著幸福泰州應有的模樣,彰顯著社會文明的新氣象。
打造長三角地區最具安全感城市,市級打造“城市大腦”、縣級打造“治理中樞”、鄉鎮打造“實戰平臺”、村居打造“神經末梢”,形成暢通高效的治理系統。
10年來,建成智慧技防小區354個,88個鄉鎮全部建成技防鄉鎮,21萬多“平安義工”群防群治,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96.25%提高到99.38%,持續保持全省領先位次。
自治為本,“春風化雨”。
法治為要,“標本兼治”。
德治為基,“潤物無聲”。
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美德善行”品牌建設,連續舉辦八屆“感動泰州”十大人物評選。10年來,泰州5人(組)獲評國家級道德模范,33人(組)獲評省級道德模范,85人(組)當選“中國好人”,5000多人上榜各級美德善行榜,匯聚成這座上善若水、鳳儀水城先進典型的泰州群像。
奮勇爭先,十年奮進向幸福。
歷史落筆新一頁,漫漫征途從頭越。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明天的泰州,將不斷創造新奇跡、展現新氣象,堅決扛起“勇挑大梁”政治責任,奮力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總策劃:王飛、孫小平
策 劃:劉芳
撰 稿:吳超
制 作:沈忱、戈俊巍、朱浩民、徐少卿、余典韻、吳曉燕
配 音:楊杰
配樂包裝:李雯、張文婷
總監制:周煥祥
- 通報|截至10月15日24時泰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2022-10-16
- 預告|央視十套今晚播出《我的家鄉菜·泰州篇》(下)2022-10-16
- 關注|黨的二十大江蘇代表團舉行首次全體會議2022-10-16
- 通報|截至10月14日24時泰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2022-10-15
- 非凡十年|泰州:凝聚黨建引領合力 扛起共創未來新使命2022-10-15
- 領航中國|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擦亮幸福泰州底色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