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泰州開拓減碳降碳新領域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雙碳”目標是中國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近年來,泰州市積極推進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示范和產業化應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在位于姜堰區俞垛鎮的全省首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示范工程現場,記者了解到,經過近一年試運行,這里已經建成3注8采的注采井網,形成了從二氧化碳捕集、注入、采油、回收的一體化技術流程,實現二氧化碳封存近1.8萬噸。
中石化華東油氣分公司泰州采油廠地質研究所開發室主任姬洪明說:“原來我們油田二氧化碳驅油,主要運用在提高采收率方面。近些年來,我們在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方面拓展了新的領域。我們在西邊城采油班首次創新應用‘咸水層+油層’的復合型理念,采用分層注入工藝,實現了單井年最大注入量8000噸以上。”
地質封存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之一。從2022年開始,泰州市開展“咸水層+油層”復合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關鍵技術攻關,采用國內先進的同心分注技術,實現“咸水層+油層”協同封存。新技術不僅形成示范引領效應,也為未來碳儲產業發展,逐步構建集二氧化碳捕集、運輸、驅油、儲存全產業鏈的“泰州模式”探明了方向。
中石化華東油氣分公司泰州采油廠地質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吳公益介紹說:“西邊城碳封存項目經過我們一年的試驗應用,技術上比較成熟,可以在其他采油區進行推廣復制。經過我們測算,泰州咸水層的封存能力超過15億噸,這對于‘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決地球溫室效應的一種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作為碳減排的主戰場,如何解決煤電碳排放問題,對降低碳排放總量至關重要。今年6月,亞洲最大火電二氧化碳捕集及綜合利用項目在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每年可捕集消納二氧化碳50萬噸。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一輛二氧化碳槽罐車正在進行裝車作業,將電廠捕集的二氧化碳運送到下游企業進行商業化利用。
泰州友信運輸有限公司駕駛員周龍壽說:“我們每天拉兩車,每車26.5噸,給周邊船廠用。”
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50萬噸碳捕集及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3.85億元,是國家發改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和省科技廳“雙碳”重大示范項目。該項目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制造、安裝,擁有集成填料、高效胺回收等多項創新技術,是亞洲在運捕集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產出干基二氧化碳純度大于99%,各項指標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碳資源開發專項辦公室技術主管李偲說:“在泰州碳捕集項目中,我們創新研發了新型高效低能耗三元復合胺吸收劑,改進了吸收工藝,成功應用了小尺角填料、極間換熱新型技術,為大規模工業應用提供了借鑒。”
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50萬噸碳捕集及綜合利用項目,將捕集的二氧化碳提純到99%以上,再到工業場景和食品加工場景進行利用消納,有效貫通了區域碳循環,為煤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長期可持續運營提供了樣本。
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計劃和營銷管理部營銷主管封碩說:“通過我們捕集處理的二氧化碳,純度可以達到99.9%,遠遠高于工業級二氧化碳的國標標準。從6月份項目運行以來,生產一直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二氧化碳捕集及消納10萬余噸,主要用于干冰制造以及周邊傳統的焊接保護氣。”
記者:梁軍 徐晨瞳(見習)
編輯:湯晨潔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戚翔 聞棟
- 聚焦|泰興虹橋工業園區:企業項目拉滿“進度條” 奮力沖刺全年2023-11-19
- 關注|江蘇省2024屆高校畢業生秋季校園招聘月活動走進江蘇農牧科2023-11-19
- 鄉村|姜堰朱翟村:集體農場蹚出村級增收新路徑2023-11-19
- 人文|靖江望江社區:農家書屋點亮居民書香生活2023-11-19
- 教育|科學故事薈:講述科學家故事 學科學家精神2023-11-19
- 點贊|首批示范點!靖江4個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