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陰靖江長江隧道:中國在建最大直徑盾構隧道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是江蘇省2020-2035打造世界級跨江橋隧群中最重要的過江通道之一,該項目具有大、高、長三大特點,為國內在建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并創造了越江盾構隧道36萬平方米滴水不漏的世界紀錄。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起自靖江S356省道北側,南至江陰通富路南側,全長6445米,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設計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工程采用兩臺目前內地最大的開挖直徑為16米級的超大盾構機,從江北側工作井依次始發右線和左線,向南掘進,主體隧道最大覆土厚度53米,江底最大深度82米,項目具有開挖直徑大、承受水壓高、挖掘距離長的三大特點,目前右線隧道已經貫通,創造了越江盾構隧道36萬平方米滴水不漏的世界紀錄。隆冬時節,天寒地凍,但在江陰靖江長江隧道施工現場卻是暖意融融。在這地下數十米深的地方,一座國內目前最大直徑的盾構機正從靖江一側向對岸的江陰穩步推進。據了解,這個工程由兩臺巨型盾構機先后從靖江向江陰開挖,今年5月右線隧道順利貫通,目前已經進入內部結構施工階段,左線隧道也已掘進大半。
中鐵十四局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項目盾構經理游少強介紹:“這臺盾構機的配置對這條隧道的工程特點,像超長距離、穿越鈣質膠結物、穿越富水砂層,還有隧道的抗浮耐壓防滲,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設計,整個隧道從始發到掘進線形控制,包括色差、錯臺控制,都做到了行業的領先水平。”
過江隧道的另一大難點是防水滲漏。隧道水下最大承壓達到8.2個標準大氣壓,為國內在建承受水壓最高的公路盾構隧道。為全力打造高水壓滴水不漏盾構隧道,建設過程中創新提出粉煤灰流動度比、黑色輕質顆粒含量等系列原材料控制指標,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控制管片生產精度,研發自密實大體積抗裂混凝土,并首次應用于工作井側墻施工,成功解決工作井滲漏難題。
游少強告訴記者:“在越江隧道上我們首次采用了一個同步注漿的工藝,它就可以控制整個隧道的上下浮動,帶來環與環之間的錯臺與滲漏,我們整條隧道現在已經建成貫通了,然后我們的上浮量基本上在正負5毫米之間,這也創造了整個隧道盾構施工36萬平方米滴水不漏的世界紀錄。”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工程的第三大特點是隧道距離長,全長6445米,為國內第二長的江底隧道,盾構掘進過程中多次下穿江北民居、大堤、港務碼頭、江南澄西船廠等敏感建構筑物。另外,隧道穿越地層主要為粉質粘土、粉砂、粉細砂和中粗砂,透水性大、石英含量高,部分地層富含甲烷等有害氣體,給隧道施工帶來巨大挑戰。
中鐵十四局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項目生產經理曹聯波介紹:“該隧道穿越地層非常復雜,像這種粉細砂對我們的刀具磨損非常嚴重。在施工過程中,有多次停機,對刀具進行更換。”
據工程人員介紹,盾構機在掘進的前1300米,因為刀頭磨損嚴重,先后兩次停機更換刀頭。后來工程人員進行技術攻關,研發出適應現場地質的金剛石刀頭。改進之后,剩余的隧道行程再也沒有更換刀頭,大幅提升了盾構掘進效率。
特長隧道還帶來了防災疏散救援難度大的問題,為此,在設計上,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進行了大膽創新,就是在行車道下方預留了應急救援通道,這也是國內跨江隧道中的首創。
曹聯波說:“當發生火災、交通事故等突發險情的時候,我們的應急救援車輛可以從江南江北兩端通過我們的應急救援車道直達險情地點,像醫護人員以及其他需要撤離的人員,可以通過我旁邊的疏散樓梯直達應急救援通道,通過應急救援車輛進行緊急疏散。”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作為交通強國建設江蘇樣板標志性工程,將全力打造中國高水壓大直徑盾構隧道建設創新工程、國際首創流動環境友好空間的綠色隧道示范工程,項目計劃于2025年建成通車。
江蘇省交建局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建設指揮部現場指揮長王峻說:“江陰靖江長江隧道的建成,將極大緩解江陰大橋壓力,促進跨江聯動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
記者:嚴偉 茅健衛
編輯:周慧敏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泰興|持續攻堅重大項目 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2023-12-30
- 時政|朱立凡在全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以網信事業2023-12-30
- 時政|朱立凡勉勵揚子江人向著世界一流健康產業集團目標大步邁進2023-12-30
- 時政|萬聞華帶隊開展節前安全生產督查2023-12-30
- 快訊|2024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交通運輸類新能源汽車維2023-12-30
- 關注|盛世龍年 “音”奏華章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