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潮涌泰州·市(區)篇”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走進海陵區
“潮涌泰州奮楫先”——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大型融媒體主題宣傳,繼續推出“潮涌泰州·市(區)篇”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今天走進海陵區。
海陵。海陵歷史悠久,2100多年來,多種文化在這里世代相傳,綿延不息,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美譽。這里人文薈萃。宋代教育家胡瑗、明代哲學家王艮、明清評話宗師柳敬亭、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等歷代名賢,都為海陵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名勝眾多。“戲曲三家村”——梅園、桃園、柳園,串聯起梅派京劇、昆曲藝術、評書評話三種不同藝術形式。
海陵區三河體育公園,占地面積約450畝,其中綠化面積約400畝。公園劃分為健身活動區、草坪休閑區、露營區等多個景觀分區,融合了現代健康休閑理念和郊野氣息。這里水清、花美、鳥鳴,愜意又舒適。每到節假日,這里便成了市民朋友休閑散步、野餐扎營的好去處。
值得一提的是,離三河體育公園三公里不遠處,城北地區還有一處智堡體育公園,連同附近多個口袋游園,這里早已實現了20分鐘公園圈、5分鐘健身圈。
海陵深入推進工業強區、商貿興區、城建靚區“三大戰略”,展現出新的“奮進姿態”。
就在前不久,位于新能源產業園區的世地新能源光伏組件接線盒項目一期投產了,等二期建設完畢后,可形成年產200GW光伏組件接線盒產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接線盒生產基地。
在世地項目的生產車間,注塑機正在緊張運行著,剛剛生產出來的成品由正極和負極組成,它裝在光伏組件背板,起到導通和保護的作用。
世地項目設施部部長王旭說:“我們世地項目一期規劃有三十條生產線,目前我們有十條生產線已經進入投產狀態,我們目前十條生產線,它主要由一樓四十五臺注塑機和二樓的五條電阻焊生產線和三樓的十條裝配線組成,目前我們經過所有努力已經全部具備達產條件?!?/p>
據了解,項目分兩期建設,每期建設100GW(約1.85億套)光伏組件接線盒項目,項目全面達產后,可形成年產200GW光伏組件接線盒產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接線盒生產基地。
這么個大體格的項目落戶海陵絕非偶然,是久久為功的必然。海陵致力于招引新能源“鏈主”企業,有全球光伏行業市值第一的江蘇隆基、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二的海優威、光伏高端裝備制造商嘉庚特材等行業龍頭企業20多家。除了工業項目不斷發展壯大外,還有一種農業的“芯片”——種子也是叫響全國,走向世界的。
在位于海陵區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試驗田里,技術人員正在田間里緊張的忙碌著,他們將從這片試驗田里上萬個品種中優中選優。
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查聯群說:“這個優的標準是什么?一個就是好吃,老百姓餐桌上喜歡的。第二,好種種的時候它抗性好,表現也比較好,產量也高。第三,在加工過程中,米的外觀表現形狀比較晶瑩透剔,這個品種才是一個優質品種。”
種子被譽為“農業芯片”,泰香粳1402是泰州首個自主選育水稻新品種,熟期早、灌漿快、結實率高、耐儲存,而且米質優、口感好、出米率高,今年正式開始大規模推廣,預計種植面近百萬畝。
紅旗種業創建于2001年,建立之初就聚焦稻麥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種子營銷,先后選育審定57個品種,企業的稻麥良種在菲律賓、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已經進行試驗示范種植,近幾年出口總額穩定在全國前四位。
的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對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至關重要。海陵還建設了營商環境體驗館,已經成了迎接各地客商的“第一站”。體驗館將真實的營商環境“亮出來”進行全方位展示、提供沉浸式體驗,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首創。
在海陵新能源產業展示館暨營商環境體驗館,這個體驗館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新能源產業配套優勢進行非常直觀的展示。
講解員潘倩倩說:“在上游環節,我們以以股權投資模式入股青海麗豪,打通硅料供給渠道,同時參與并購杜邦旗下索特銀漿項目;在中游環節,光伏世地接線盒,海優威EVA膠膜以及索拉特玻璃等等相應的配套企業落戶園區,園區產業鏈完備度已經達到95%以上,‘隔墻供應’體系已經基本形成?!?/p>
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畫面,都印證著時代的發展。一個城市的發展變化不僅體現在經濟社會的進步,更體現在老百姓的獲得感上。
“百姓名嘴”焦志良說:“我覺得我們海陵區最大的變化就是群眾公共文化服務得到很大提高和發展,向你現在走進社區,就像走進一座沒有圍墻的藝術劇院,每個社區里面都有百姓大舞臺,無論你是專業的,業余的,都可以盡展你自己的才華。”
中國好人樊冬梅說:“海陵最大的變化就是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和時代風尚,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志愿者服務,貢獻自己的力量?!?/p>
對于海陵未來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中共海陵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劍波說:“我們將堅定不移提升產業競爭力,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實施新一輪強鏈補鏈延鏈,提質升級產業鏈條,構建更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聚焦研發設計、數據信息服務、科技創新、現代物流等領域,推動服務業和制造業深度融合。
堅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質感,堅持“小尺度、漸進式”,持續推進古建老宅保護修復和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打造更多具有泰州特色的“文化印記”;聚焦城建微實事,圍繞交通出行、雨污分流等群眾身邊事,實施更多老百姓可觀可感、直接受益的城市更新項目;用好古村古鎮歷史遺存、特色建筑、田園風光等豐富資源,更加注重農文旅、康體養深度融合,開發更多“讓群眾更向往”的鄉村風景。
堅定不移提升群眾滿意度,緊緊圍繞‘一醫一教’‘一老一小’等群眾關切的民生熱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發展民生事業。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海陵,加強基層治理平臺建設,推動基層治理水平整體提升,久久為功守護好群眾幸福安寧。”
記者:王彬彬
特約記者 丁楊欣 陸廣勝
編輯:今昔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戚翔
- 關注|40個新專業!教育部更新發布……2024-12-14
- 注意|陽性率上升,天冷高發!2024-12-14
- 通知|江蘇省2025年“專轉本”工作啟動2024-12-14
- 公告|泰州這里部分地區停電!2024-12-14
- 時政|2024泰州綠色健康農產品與農業重大項目(上海)推介會舉行2024-12-13
- 時政|萬聞華調研“三外”工作2024-12-13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