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泰州:錨定“百姓富”目標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之所系、情之所牽。錨定“百姓富”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十年來,泰州始終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堅持以富民強村幫促行動為綱,以促進農村低收入農戶和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雙增收”為本,以防返貧、強監測、抓項目、統幫促為抓手,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旺起來,村民的“錢袋子”自然鼓起來。在興化市大營鎮有富果蔬專業合作社,200多名工人錯落有致地分散在田地里,熟練地進行移栽工作。這個合作社種植了400多畝洋蔥,年產量有1600多噸,而豐收的洋蔥則會儲存在冷庫里,錯時銷售。由于種植效益較高,洋蔥種植產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來許多周邊村民到合作社打工。
興化市大營鎮去年洋蔥種植面積達6000畝,今年擴大到了8000多畝,并向周邊鄉鎮、友鄰縣市輻射達15000畝以上。種植洋蔥,從育苗、栽植到收割,用工量都非常大,每畝田大約需要30個用工,這給當地百姓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興化市大營鎮副鎮長王繼宏說:“我們就幫本地的老百姓切實解決了出門打工難的問題。有的老百姓整個在洋蔥這一季,從育苗到栽植到收割,最多的每個人能達到6000元左右,正常的都在3000元左右。”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短板在農村,潛力也在農村。為此,泰州市通過推進各項有效措施,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泰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810元,是2014年的2.1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4年的2.08:1縮小為2023年的1.87:1。2023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為8.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一;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1.01億元,村均147.47萬元,同比增長3.1%,30萬元以下收入村全部消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遵循總書記指引,泰州市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一底線。在泰興市元竹鎮芮徐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來到低保戶李士英家回訪。幾個月前,她居住的平房意外失火,房子幾乎被燒光。得益于鎮政府年初為她購買的防貧保險,承保保險公司及時將理賠款24300元打卡到戶,讓她家的房屋得到及時修繕、恢復。
防貧保險是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作為“陽光扶貧”健康補充保險的銜接險種,重點關注處于貧困邊緣的特殊人群,幫助解決這部分群體因疾病、災害、意外事故等導致家庭收入驟降、支出驟增而帶來的困難。2023年,全市下撥2000萬左右防貧綜合保障保險項目資金,將全市低收入人口65556人和6182名困境兒童納入防貧綜合保障保險,提供風險保障140億元。運行以來累計實現賠付(含基金救助)超4000萬元。在醫療支出方面,全市共有1203名低收入人口因病支出超過7000元返貧線,經各級鄉村振興部門核查并對有返貧風險對象落實相關救助措施,無一人返貧。
泰州市農業農村局幫促指導處(區域發展促進處)處長王恒說:“深入實施富民強村幫促行動,突出抓好防返貧監測和常態幫扶‘兩個重點’,聚焦發展幫扶產業和幫扶項目‘兩個關鍵’,著力優化掛鉤幫扶和社會幫扶‘兩股力量’,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推動重點幫促村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泰州分院助理研究員陳燕說:“未來,需要著力深化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市域一體化發展,不斷縮小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
記者:馬曉斌
編輯:周慧敏
責編:悅鳴
審核:戈俊巍
- 祝賀|獲獎名單公布!泰州這些學生上榜!2025-02-20
- 時政|省直組南通組揚州組鎮江組泰州組全國人大代表開展集中視察2025-02-19
- 時政|泰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服務團隊啟動2025-02-19
- 時政|全市宣傳部長會議召開2025-02-19
- 訪談|泰州海關:促外貿穩增長 推動“泰州制造”漂洋出海2025-02-19
- 速看|2025年高考時間公布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