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高校智慧”+“生態種植” 赤松茸成鄉村振興“金鑰匙”
眼下,姜堰區各地的赤松茸迎來了豐收季。在科技賦能與生態種植的雙重驅動下,這種珍稀食用菌在當地突破了生長技術瓶頸,小蘑菇撐起了富民大產業。
在姜堰區梁徐街道二塘社區的赤松茸種植基地,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紅褐色的菌菇從土里一個個探出頭來。這里作為上海大學“教授農場”循環農業基地,實現了“技術從實驗室到田間”的無縫對接,科研團隊不僅定期現場指導,種植戶平時在田間管理遇到問題時,專家還會及時線上視頻“問診”。
種植戶介紹,在專家的指導下,這里實現了變廢為寶、秸稈變“金”的循環經濟。同時他們種植的赤松茸屬于純綠色食品,品質好、營養價值高,一到市場供不應求。
姜堰區梁徐街道二塘社區赤松茸種植基地負責人楊春告訴記者:“我們赤松茸的生產基料,每畝地我們大概需要40畝以上的秸稈來進行堆放,作為我們的有機肥。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農藥,就自然地天然地生長。一畝地能達到3000斤,這個市場價格可觀,我們一畝地銷售能有3萬元多一點,凈收入每畝不低于1萬元?!?/p>
這邊是精心培育,另一邊的赤松茸卻是“野蠻生長”。在姜堰區蔣垛鎮20多畝的赤松茸種植基地,工作人員正忙著采摘。種植戶介紹,4、5月份氣溫一般保持在20到30度,正是赤松茸的生長旺季。由于是露天種植,人為干預比較少,主打的就是“原生態”。
姜堰區蔣垛鎮赤松茸種植基地負責人錢坤介紹:“像這么大的這個菌菇,已經開傘了,適合一些食品加工企業加工成菇漿?!?/p>
這種“天養模式”在錢坤的種植基地也取得了成功。因為赤松茸營養價值高,經濟價格比較可觀,兩個月的采摘期能給種植戶帶來不少的收益。
錢坤告訴記者:“目前正值赤松茸生長的旺季,我們預估畝產能生產赤松茸大概4到5千斤,主要是銷往上海、無錫、常州這些地區,預計畝產的純收入能超過1萬元?!?/p>
記者:陳小康 黃俊
編輯:周慧敏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速看|剛剛,招生計劃公布!泰興、姜堰、高新區、海陵……2025-04-16
- 福利|速搶免費名額!親子風箏DIY活動報名已開啟2025-04-16
- 快訊|金價,再創新高!2025-04-16
- 注意|4月20日,興化部分道路臨時限行!2025-04-16
- 關注|電動汽車電池新國標公布!明年施行2025-04-16
- 通告|立案調查!立即停止經營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