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負奮斗者!時光不負泰州人!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
去年以來,泰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知重負重、唯實唯勤,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守護碧水藍天
繪就健康長江新畫卷
一江碧濤,頻現江豚戲水;葦影江灘,又見白鸛振翅……近年來,泰州大地不斷有奇跡發生,久違的珍稀生物陸續回歸,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
【▲2021年11月2日,長江江豚調查團隊在長江靖江段開展江豚種群數量摸底調查時拍下的畫面。】
江豚對水體生態環境要求非常高,且極為稀少,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江豚對泰州的青睞,正是全市上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沿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在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先行一步”,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生動體現。去年12月28日,省委書記吳政隆來泰州調研時,要求泰州堅定不移共抓長江大保護,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近年來,泰州在全國率先啟動“長江體檢”,創新開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為護佑一江碧水扛起“泰州擔當”。
首創“健康長江”大數據平臺,運用無人機、無人船、衛星遙感等手段,以硬核科技賦能監管執法,推進長江大保護的立體管控和智慧管理。平臺成功入選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優秀應用案例。
【▲2019年,泰州啟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
借助入江排污口排查全國試點契機,全市24條河流國家省考斷面周邊、5029個入河排污口,實現“有口皆查、有水皆查”。
發布全國首個針對健康長江評價的團體標準——《健康長江評價技術規范》,劃出指標體系,為今后長江流域的治理工作貢獻泰州經驗。環境就是民生,碧水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最基本訴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
最新的生態環境“成績報告單”顯示,泰州市PM2.5年平均濃度逐年下降,到2021年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一路上升,到2021年提升至86%。
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始終保持全省前列,飲用水源地水環境質量優Ⅲ比例長期保持100%。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連續四年保持全省前列。
圍繞工業、農業、服務業,大力推進環保公共設施建設,全市20多個“綠色群島”項目助力中小企業治污。天藍了、水清了、地綠了,全市生態環境“顏值”大大提升。泰州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鮮明導向。
精準疫情防控
牢牢穩住經濟基本盤
疫情以來,泰州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從嚴從細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持續優化防控舉措,堅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在疫情形勢最吃緊的時刻,泰州市委向全市共產黨員發出號召——到戰“疫”最前線去。
全市4萬多名在職黨員喊出了“我是黨員,跟我上”的響亮口號,奔赴抗擊疫情第一線,到交通卡口、服務窗口、群眾家門口。4萬多名網格員放棄假日,不分晝夜地走村入戶,以戰斗員、信息員、宣傳員的職責擔當,持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廣大醫務工作者、基層公安干警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廣大人民群眾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匯聚起全社會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
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也最大程度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為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泰州認真落實國家和省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主動出臺“工業企業紓困15條”“服務業紓困22條”“促消費14條”“惠農12 條”,較快實現全面復工復產,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
【▲“早茶峰會”上,市領導與企業家們共商問題、共謀發展。】
用足用好“降、緩、返、補、創”等一攬子幫扶措施,“雪中炭”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構建企業用工快速響應機制,組織2000多名人社服務專員和企業“一對一”聯系,提供“一站式”快辦服務,以“組合拳”破解企業“用工難”。
依托“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舉辦“就在民企,職向未來”民營企業云聘大會,通過人力資源高質量匹配對接,以“優服務”促進“廣就業”。
2021年,泰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420.3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38萬元。
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在全省綜合考核中,泰州位列第5,首次被評為第一等次,圓滿實現了“保六爭先”目標,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今年上半年,泰州農業生產穩定有序,夏糧獲得歷史性豐收;工業經濟穩定支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高于全省5.2 個百分點;服務業穩定恢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全省第3。地區生產總值增速3%,排名全省第2,固定資產投資、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個指標增幅排名全省前列。
泰州經濟展現出很強的韌性和活力,穩中向好的態勢,為下半年工作夯實了基礎、爭取了主動。
加快智改數轉
產業轉型升級賦動能
“智改數轉”是企業提質增效、搶占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之舉,也是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揚子江藥業作為醫藥領域老牌龍頭,較早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成立數字化部門,自上而下對組織架構實施全面改造,研發周期縮短21%,生產效率提高18%,運營成本降低11%。
【▲龍鳳堂提取車間中央控制室】
中海油氣泰州公司作為石化領域實力擔當,全力推動生產流程自動化、能源管理智能化、安全監管數字化,裝置自控率提高到99%,綜合能耗降低近50%,安全環境極大改善。
科興電器由傳統民營電器制造企業走上數字化征程,循序漸進打通上下游、內外部數據鏈和價值鏈,成功躋身西門子、施耐德等世界500強供應鏈……
今年以來,泰州以產業園區為重點,以數字賦能、工業互聯、協同創新為抓手,激活轉型發展“關鍵增量”,賦能產業轉型蝶變升級。出臺“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加速“智改數轉”的施工圖。召開全市數字經濟暨“智改數轉”工作會議,吹響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全面推進“智改數轉”的號角。
實施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產業鏈和園區“智改數轉”等“十項行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和園區主陣地作用,讓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小企業成為“智改數轉”的開拓者、追風者,真正為泰州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
【▲江蘇云涌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到2024年,泰州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將達到65%,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超過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新增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90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7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7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4個,以及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2個。
近年來,泰州持續開展“三比一提升”行動和“畝均論英雄”改革,提增量,優存量,成效明顯,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去年,全市盤活低效閑置用地2.5萬畝,3畝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 2020年的8.6萬元提高到10.9 萬元,“單位 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同比下降8.65%,綜合得分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又盤活了低效閑置用地9000畝,畝均稅收增長9.8%,土地的含金量不斷提升。
“畝均論英雄”改革讓泰州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中“開了一個好頭,嘗了不少甜頭,有了更多賺頭”。在今年8月12日召開的推進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市委書記朱立凡強調,要堅持為當下計、為長遠謀,堅定改革信心,保持改革定力,拿出更加務實管用的舉措,努力打好“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攻堅戰、持久戰。
【▲泰州市召開推進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市委工作會議上,泰州又提出聚焦最有基礎、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重點領域,攻堅產業鏈關鍵環節,促進全要素聚合提效,以鏈式思維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以鏈群深度提升產業高度,以創新動能提升產業勢能,以數字智能提升產業競爭力。重點打造大健康產業體系和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汽車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鋰電四個特色產業集群。到“十四五”期末,四個特色產業集群力爭突破 5000 億元規模。
共享省運時光
城市“顏值”“活力”齊提升
當泰州遇見省運,“辦好省運會,靚麗一座城,幸福一城人”成為最響亮的口號。圍繞“最活力、最共享、最節儉、最廉潔、最安全”的工作目標,統籌謀劃、一體推進省運會籌辦、文明城市創建和城市更新等各項工作,以省運會籌辦為契機,推動城市形象大提升,加快“鳳城涅槃”,實現城市新蝶變。近年來,泰州加快構建“一軸一核三極三城”新格局。城市活力軸不斷優化功能,提升品質,激發活力,努力挺起中心城市的“脊梁”;鳳城河文化核致力打造傳遞鄉愁情懷、蘊含煙火氣息的宜居家園;金融商務、健康服務和高鐵樞紐“三極”正成為中心城市未來發展的黃金三角;海陵、高新高港和姜堰“三城”圍繞各自資源稟賦,加快塑造特色優勢。
聚焦關鍵節點,推動城市“顏值”“氣質”齊升。持續開展“五點一線”環境整治,實施主城區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高標準實施“精·彩家園”品質綠化“158”工程,20多家單位分批“拆墻透綠”……綠透、水清、城秀的魅力水城正以嶄新的形象迎接八方賓朋。
全民迎省運,全民來健身。在泰州,省運會已不僅僅是運動健兒的賽場,更是廣大市民擁抱運動的舞臺。
近年來,全市每年各級體育社會組織舉辦各類活動近500項,直接參與人數達60萬,形成了一大批常態化的健身人群。
跑步協會開展領跑活動,兩年來吸引超萬名市民參與。體育進校園,讓泰州青少年業余體育項目筑起更深厚的根基。小輪車輪滑運動中心讓更多孩子喜歡上運動,享受到省運會帶來的場館紅利。棋類項目今年省運會首次將納入賽事,泰州小選手們在象棋比賽中表現亮眼。游泳、太極、抖空竹、健身舞、籃球操、花樣石鎖……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泰州市群眾體育運動發展迅速,體育人口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運動成為泰州人生活的一種新常態。
1座
城市地標泰州體育公園拔地而起,
17個
競技場館改造提升,
50個
特色公園惠民共享,主城區“5分鐘健身圈”率先構建……城市加載了越來越多的省運元素、更新了越來越多的城市業態。省運讓這座城市更具年輕態、運動態、健康態。
增進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泰州新底色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從小康到現代化,意味著民生工作的標準更高。泰州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朱立凡強調,要做實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文章,辦好雪中送炭、急人所困的事,辦好為民謀利、助民增收的事,辦好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事,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泰州連續兩年召開“新春第一會”,“優教五條”有效增強教師隊伍活力,“雙減”工作做法獲得教育部推廣。
【▲2022年2月8日下午,全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大會召開。】
加快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院成功掛牌,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讓人民群眾享受更高質量的醫療保障。
全力守護“一老一小”,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真心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善意與溫暖。
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
前期工作穩步開展;
常泰長江大橋、靖江江陰長江隧道、張靖皋長江大橋
開工建設;
泰州港
年吞吐量突破3.5億噸,邁入全國大港行列;
東風快速路、姜堰南繞城
等城市快速路網加快構建完善;
“四好農村路”建設
走在全省前列。泰州融入全國高快鐵路網,公鐵水公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經初步建成。
“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間的幸福極多”。2020年、2021年,泰州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泰州正堅定不移地錨定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創成全域全國文明城市群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目標再出發。讓文化滋養每個市民,讓文明浸潤整座城市,更好構筑人們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健康名城,幸福泰州”的城市新名片越擦越亮。
一個時代的氣質與風貌是由實干來定義的一座城市的成就與榮光是靠奮斗來創造的
新征程上,泰州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致力民生、聚力轉型”兩大主題,在知重負重中彰顯擔當,在唯實唯勤中砥礪前行,全力以赴完成年度預期目標,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泰州:“潮涌泰州·市(區)篇”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走進興化市2024-10-10
- 江蘇泰州:“康養+醫養” 構建多元養老新模式2022-12-20
- 暖新聞|泰州老黨員免費分發消毒酒精2022-12-20
- 可免費領取“布洛芬”?泰州這家藥店火了!2022-12-20
- 中國式現代化丨泰州:推進長江大保護 建設百里長江綠岸2022-12-20
- 泰州第三高級中學:南園詩話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