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胡莊鎮:“紅色”引領鄉風文明 凝聚奮進力量
泰州是一座紅色之城、英雄之城,“海軍誕生地 水兵母親城”“蘇中第一支部”“東線第一帆”聲名遠播、廣為人知。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全程敬禮的老兵史保東,讓泰州一座傳統的農業鄉鎮——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胡莊鎮走入全國人民的視線。如今,在紅色精神的挖掘和引領下,胡莊鎮經濟社會發展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近日,胡莊鎮史莊村的紅色展覽館不時迎來返鄉人員參觀,史莊村不僅在展覽館安排了講解員,還組織返鄉人員、學生,現場聆聽抗美援朝老戰士講述戰斗故事,讓他們在感受濃濃鄉情的同時,接受精神的洗禮。
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胡莊鎮史莊村黨總支書記史建偉介紹,史莊村圍繞著英雄多、好人多、能人多的特點,建設了這樣一個紅色展館,就是讓后代要銘記歷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紅色文化、紅色精神早已在這片土地上生根延續、沁潤心田。胡莊鎮部分老革命戰士、退休及在職教師自發組建紅色宣講團,將紅色精神宣講送達生產和生活的第一線。他們還深入挖掘并編寫出近6萬字的《史莊村群英譜》,強化對紅色精神的解讀和詮釋。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和重大節日,胡莊鎮各學校以各種形式開展紅色教育,紅色宣傳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紅色宣講中。
近年來,胡莊鎮利用紅色文化基因培育好村風,涌現出多位“好人”和模范。史莊村史記宏、趙玉芳夫婦22年來捐資200余萬元建廣場、修橋筑路,被評為“中國好人”;在外經濟能人史茂林不僅回鄉投資興業,拉動經濟發展,每年還捐贈數十萬元用于幫扶困難家庭,資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
用紅色精神引領黨建、鄉風文明。胡莊鎮成立“家庭醫生”志愿服務隊,定期給偏遠地區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送藥上門;成立“代理家長”志愿服務隊,對留守兒童家庭深入走訪幫扶;倡導親友間人情往來一兩百元,不把“人情”變成債。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暖了人心、聚了民心。2022年,胡莊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胡莊鎮黨委書記何強表示,胡莊鎮將大力弘揚新時代“三個不相信”精神,用接力奮斗告慰先烈,用永續奮斗寫好“興村、強鎮、富民”三篇大文章,研究制定《胡莊鎮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年度目標任務清單》,推動農業產業鏈條升級,吸引有志青年返鄉創業,讓更多的就業機會傾向留守人員,讓老百姓的口袋富起來。
專家點評:
泰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副主任季良琴——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包括提到要深化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那么胡莊鎮可以持續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力爭在走實、走深、走遠方面,做到有新意、聚效應、出亮點,具體來說就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對于紅色資源的開發和保護。紅色資源它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損壞或者丟失了就很難復原,所以胡莊鎮可以收集散落在本鎮區域內的紅色故事、紅色物件等等,同時還可以注重收集與胡莊鎮有聯系的這樣的資料,注重加強保護。
第二個方面是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和闡釋。紅色文化有一定的年代感,所以在宣傳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融入當代文化需求的方式,編輯紅色文化的宣傳小故事,突出胡莊鎮的特色,讓老百姓更加喜聞樂見。
第三個方面是注重紅色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比如說與機關、學校合作,在這里面設立一個培訓教育基地等等,如果說胡莊鎮把紅色資源與家風建設與鄉村文明等進行一個長效化、長時間地堅持,那么它就有可能成為泰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一個品牌、一個亮點。
記者:陳壘
編輯:趙采薇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關注|別讓“僵尸車”損害城市形象2023-12-01
- 暖心|圓夢行動 為困難殘疾人家庭送上冬日“暖陽”2023-12-01
- 關注|市審計局和南理工泰科院簽約 開展校地戰略合作2023-11-29
- 關注|姜堰婁莊:“三社融合”增活力 集體經濟添動力2023-11-29
- 慈善|“愛心奶奶”王亞男的百萬捐贈計劃2023-11-28
- 姜堰|溫室大棚春意濃 菜農“冬閑人不閑”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