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泰州: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創新文化。泰州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引領科技發展浪潮,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作為泰州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泰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掛牌運作已有半年多時間。改革后,泰州市產研院成為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唯一的分院,在管理機制、團隊建設、創新資源共享上與省產研院一脈相承。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泰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郜軍說:“我們把泰州院的定位主要是圍繞泰州‘1+4’主打的產業體系,通過打造輻射泰州的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到泰州落戶的強磁場,以及成為泰州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和為泰州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高水平供給的發動機,這四個大的定位來建設泰州產研院。”
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創新中求發展。依托省產研院和長三角國家創新中心平臺資源,短短半年時間,泰州產研院就集聚了一批優秀人才和團隊落地泰州。今年1月,泰州產研院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泰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姜堰經濟開發區科創中心合作,后者以加盟的形式與泰州產研院聯合建設超精密智能裝備研究所。新成立的研究所借助省、市產研院的優質創新資源,實現與體系內高校、專業研究所、海內外合作機構聯動創新,為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市場推廣提供有力支撐。
姜堰經濟開發區科創中心常務副院長谷秋梅說:“我們將增強研發創新能力和造血功能,力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解決一批‘卡脖子’難題,盡快實現產業化、打破國外壟斷,衍生孵化一批優質企業。”
借力更高平臺,謀求科技躍升。沐浴在新時代的春風里,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之花開遍泰州大地。在位于泰興的黃橋經濟開發區,一座現代化的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正拔地而起。緊緊依托中國生物科技中心和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江南大學、南昌大學等院士、校長、專家團隊,黃橋經濟開發區市場化運營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研究院和檢測中心,落實入駐團隊8個,有7個中試項目簽約落戶孵化中心。
黃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崔振表示,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將堅持3000畝規劃、 100億投入、1000億產值、30億稅收的“3113”發展目標,面向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兩大產業重大發展需求,建設一流的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科技產業創新體。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更優創新生態體系。泰州各地在建設重大創新載體上“布好局”,在推動產學研合作上“牽好線”,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2022年,泰興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49%,躋身中國創新百強縣第29位。
泰興市科技局局長奚海燕表示,立足政府“敢為”、企業“愿為”、人才“善為”,著力優化區域創新布局、強化創新主體培育、深化產學研合作,以創新型示范市建設為抓手,踐行“科技自立自強走在前列”的使命召喚。
科技是強國建設之本,創新是民族復興之魂。泰州市通過深化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機制,采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開展科研攻關,激活創新發展動能。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育苗工程”和“十百千”創新型企業、“小升高”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上市企業“三個培育計劃”,今年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800家;精心打造“泰有智匯”產學研合作品牌,深化拓展“創新積分貸”應用場景,做優做精“科技·人才活動周”,持續舉辦“智創泰州”“鳳城英才”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堅定不移走好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到2023年底,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2.7%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7.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5%。
泰州市科技局局長包亞表示,泰州將緊緊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部署,堅持“四個面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通過實施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平臺載體躍升、創新主體培育、科技招商攻堅、創新生態涵養等“五大工程”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高地,讓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成為泰州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記者:嚴偉
編輯:湯晨潔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關注|別讓“僵尸車”損害城市形象2023-12-01
- 暖心|圓夢行動 為困難殘疾人家庭送上冬日“暖陽”2023-12-01
- 關注|市審計局和南理工泰科院簽約 開展校地戰略合作2023-11-29
- 關注|姜堰婁莊:“三社融合”增活力 集體經濟添動力2023-11-29
- 慈善|“愛心奶奶”王亞男的百萬捐贈計劃2023-11-28
- 姜堰|溫室大棚春意濃 菜農“冬閑人不閑”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