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建設農業全產業鏈 探索農民增收新路徑
今年以來,泰州市持續挖掘、整合全市優勢特色農產品資源,成立全市農產品產銷流通聯盟,組團進入大市場,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為建設農業全產業鏈、促進農民增收探索新路徑。
傍晚,泰興市電商服務中心主播屈屈在直播間里忙碌起來。她熱情地與網友互動,詳細介紹每一款泰興農家好物,將它們推銷到全國各地。
屈屈說:“正常現在這個直播間這個賬號是一周播一次,成交額正常平均下來是15000元左右,我們的轉化率大概在13%到14%。”
“泰興優鮮”是泰興市供銷合作總社打造的電商直播品牌之一。借助電商直播“快車”,今年1至8月,泰興市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同比增長4.5%。這背后,離不開當地的全域“直播網”一站式提供農特產品展銷、創業孵化、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支持。近三年來,泰興市供銷系統累計在各鄉鎮(街道)開展電商及直播培訓50多場次,年培訓超過1000人次。
泰興市電商服務中心負責人朱為友說:“我們將持續開展電商直播進社區,把優質的農產品帶到全市各個小區,也為我們本地的種養殖戶打造生鮮直播車,讓本地的優質的農產品從田間直接到餐桌。”
除了打造優質鄉村電商生態圈,泰州各地都在依托區域公用品牌,做足農特產品“鏈式”發展文章。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錨定“鮮食之都”產業定位,打造“預制菜、鹵味、面點、果飲”四大產業集群,推動農產品由粗加工、初加工向鮮食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目前,該市已授權51家企業使用“鮮食之都”區域公用品牌,年銷售額達19.7億元。
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工作人員王瑩說:“通過線上搭建‘泰興鮮食薈’銷售平臺,以及線下泰興市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服務中心的展示展銷功能,立足園區近90家涉農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企業, 打造‘鮮食之都’,引導產業鏈全鏈條質態提升,努力讓園區成為鮮食的天下、天下的鮮食。”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泰州市共有農產品網絡銷售超1000萬元以上企業超40家、小微電商企業超6000家。2023年,全市農產品網上銷售額超過110億元。
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位于姜堰區的時食鏈加工配供中心,預計今年10月投產。該項目集凈菜沙拉生產與全品類食材集采集配為一體,配備了智能化、自動化、全食品級的農產品加工設備、食品檢驗檢疫室及研發室等設施,投產后將促進當地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50多人實現就業。
時食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樹英說:“我們采用完全自主開發的ERP系統和食材全流程溯源信息系統,我們具備日均30噸凈菜加工、100噸全品類食材集采集配能力,致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行業標桿。”
姜堰區擁有豐富的農業、文化和旅游資源。聚焦探索“交農文旅商”融合發展路徑,今年5月底,寧靖鹽高速溱湖服務區“泰州農特產品旗艦店”“鄉村振興館”正式投入運營,為來往的游客甄選優質獨特的舌尖尋味體驗。
游客丁正蘭說:“這邊的農副產品看起來就很地道,現在正好是籪蟹上市,我想買一點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嘗嘗。”
建設農業全產業鏈,就是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將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鏈接成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聚力建設農業全產業鏈目標,今年8月底,泰州市供銷合作總社牽頭成立全市農產品產銷流通聯盟,持續在農產品供應鏈建設、市場開拓和品牌培育等方面創新突破。
泰州市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許國兵說:“我們將常態化組織‘產銷對接、供需對話’活動,在農產品市場、冷鏈物流、農村電商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合作項目;積極探索農產品流通的有效途徑,瞄準不同層次消費需求,開展線上線下銷售,帶動農業種植養和農產品加工水平提升,努力形成產加銷、全鏈條、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記者:翟旭陽
編輯:今昔
責編:岑丹
審核:戚翔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
- 現場|國家憲法日: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12-04
- 關注|建功新時代 巾幗寫榮光2024-12-04
- 關注|產業援疆 打造美食與愛心雙向奔赴盛宴2024-12-03
- 時政|泰州市婦女第六次代表大會開幕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