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鋼鐵裁縫”邱明輝》之二:匠心報國 智造未來
在20多年焊接生涯中,邱明輝從未離開過生產一線,哪里需要,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邱明輝的身影。他還在焊接工藝上不斷創新突破,成為智能化焊接的探路者。系列報道《“鋼鐵裁縫”邱明輝》今天請看第二篇:《匠心報國 智造未來》。
近日,由邱明輝參與研發的“一種基于柔性導軌的機器人焊接裝置及焊接方法”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研發團隊對機器人整體結構進行了創新性的小型化設計,尤其適用于高空及狹小空間的焊縫焊接工作。
由于鋼結構施工中會碰到很多異形面,在焊接機器人使用上一直沒有大的突破。到底誰更強?作為焊接能手的邱明輝還曾經和焊接機器人有過一次比賽。
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焊接培訓中心主任邱明輝說:“我認為我比機器人效率更高、質量更好,但是實際比下來,它在焊接長的焊縫上面,它不知道疲勞,所以焊長的焊縫我們人就沒有優勢。它也有不少的缺點,比如說它在變形方面它適應不了。”
這一次人機比賽結果雖然是平分秋色,但對邱明輝促動非常大。他意識到,機器人焊接一定是發展方向,只有主動擁抱智能制造,才能贏得未來,中國焊工必須有所突破。確立新目標后,邱明輝投入到“MINI型焊接機器人在鋼結構焊接中的應用”課題研究,并開創了國內超高層建筑機器人焊接先河。
在研發“免示教智能焊接機器人”技術時,邱明輝發現機器人做鋸齒運動時,擺動方式怎么都不能到位。為了攻克這一難題,他和軟件工程師連續三個月吃住在一起,進行思想碰撞。
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工藝負責人王偉說:“他撲在生產線上,通過持續地觀察,找出焊縫跑偏的原因和規律。同時他結合自己多年的焊接經驗和操作手法,確定糾正焊縫跑偏的方案和措施,并把這個方案和算法工程師進行了詳細溝通和對接,把解決措施植入到前端的軟件里面,從而解決這個問題。”
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工人沙衛娟說:“通過邱大師他們團隊對焊接技術和設備的改進,我們的焊接作業強度得到了很大的降低,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單人從一臺焊接機器人操作到三到四臺。”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承接了很多海外工程,每一個項目都要經過邱明輝做焊接工藝評定,實驗合格后才能實施。在承接埃及蘇伊士運河雙翼平旋鐵路大橋鋼結構項目時,對方提出了非常嚴苛的制造標準和工藝要求,焊縫的寬窄度誤差必須控制在2毫米內。邱明輝接到任務后,立刻開始實驗,在45項焊接評定基礎上,給出最合理的焊接方案。
邱明輝說:“我們花了三個月來找相應匹配的焊絲,找到焊絲之后,我們做了400多次的焊接實驗,來進行焊接電流電壓各方面參數的優化,來保證我們的焊縫質量、產品質量。這座大橋建起來之后,甲方都發信息邀請我到埃及去參觀,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記者:梁軍 徐晨曈 張濤 郁澤源
編輯:錢宇璇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關注|泰州各地干部群眾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2025-03-06
- 關注|泰州各地掀起學雷鋒熱潮 群眾盡享溫馨可感志愿服務2025-03-05
- 時政|泰州各地干部群眾收聽收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2025-03-05
- 關注|泰州新增4家青年人才驛站2025-03-04
- 現場|學雷鋒志愿服務集中行動暨“情暖泰州 志愿同行”專項行動2025-03-04
- 關注|“新農人”費琳琳:織夢田園 當好菜園CEO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