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區教育局
開創“人民滿意”教育新格局
高港區現有中小學、幼兒園33所,其中,中專1所、初中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小學9所,幼兒園13所。中小學生20683人,在園幼兒5298人。共有教師2269人,其中省特級教師4人,省特級教師后備人才4人,區級以上骨干教師349人。建區以來,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全力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事業取得快速發展,逐步形成“體系完整、布局合理、發展健康、人民滿意”的教育發展新格局。高港先后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區”“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區”“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區”“江蘇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區”等等。
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區建設通過驗收
一、堅持走均衡化發展之路
1.辦學條件不斷均衡。科學規劃,加大投入。根據《高港區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因地制宜制定學校建設改造方案。制定《高港區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實施辦法的意見》,明確小區配套幼兒園建成后用以舉辦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2014-2017年區委、區政府將投入10億元,為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建改并舉,城鄉共進。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實行一校一策,成熟一所建設一所,先后融資3億元建成口岸實驗學校,引資2.3億元建成永安洲實驗學校,孔橋實驗學校啟動建設。配足裝備,資源共享。已投入3540萬元建成11片塑膠運動場地。實施《高港區教育現代化裝備方案》,全區近一半中小學校教育裝備達省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
嶄新的口岸實驗學校
2.師資水平不斷均衡。科學配備教師,優化隊伍結構。優先考慮薄弱學校師資需求,新招聘教師大部分補充至薄弱學校,師資隊伍結構性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加大校際交流,每年交流比例均超過省定要求,逐步實現師資力量的基本均衡。加大幫扶力度,充實學校力量。選派優秀校長和中層干部到薄弱學校對口幫扶,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突破校本教研,共享優質資源。充分利用不同學校優勢資源,組建教科研共同體6個,通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交流觀摩、集中評課等活動,推動學校教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
3.教育機會不斷公平。貧困子女入學無憂。每年足額資助貧困學生,確保無一名學生因貧輟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對目前在我區就讀的1500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生活上優先照顧,學習上優先輔導,活動上優先安排,提高幸福指數,增強對高港的歸屬感。留守兒童倍受關愛。利用“家長學校”“婦女之家”積極開展留守兒童與家長網上見面、通話等多種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的聯系。許莊中心小學關注留守子女工作得到時任省委書記、現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的充分肯定。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二、堅持走優質化辦學之路
1.各類教育優質發展。全區13所幼兒園中有省優質園10所。落實口岸中心幼兒園等9所公辦園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并按省定標準的50%比例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實驗研究,建立健全現代化學校制度。高港中專校創成3個省品牌專業、2個省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單招考試持續走強。全區7個鎮街社區全部建成市級社區教育中心,其中4個創成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22所居民學校創建成江蘇省居民學校。依托“江蘇學習在線”公共服務平臺,建成“高港學習在線”網絡平臺。
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2.辦學思路不斷拓寬。與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合作實施學校優質化工程,與常州武進區合作開展跨江聯動,與泰興市教育局達成聯合辦學協議。聘請專家深入學校、課堂,挖掘亮點、診斷問題,制訂改進計劃;引進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學前教育市學科帶頭人等一批教育教學優秀人才,提升教育管理、學科建設水平。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高港實驗小學與澳大利亞拉特羅布市利蒂雅路小學建立友好學校,高港實驗學校與荷蘭范德卡佩倫公共學校締結為友好姐妹學校。
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外教走進實驗小學課堂
3.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搭建“骨干展臺”“能手擂臺”“新秀露臺”“名師講臺”“校長亮臺”五大教學比武平臺,大興聽課評課之風,全體教研員上示范課,開展“課堂十四問”評價方式和“翻轉課堂”研究,聚焦高效優質課堂,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全市中考前5000名、前10000名達線率、錄取普通高中、四星級高中比率連續多年穩步提升。
三、堅持走特色化改革之路
1.素質教育風生水起。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 “法制教育進課堂”“牽手朝陽 校園衛士”等活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5+5模式”榮獲全國“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制度創新事例”獎,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獲市特等獎、省風尚團隊獎。汪群小學創成中國書法(寫字)特色學校,大泗學校創成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高港實驗小學“箏藝進課堂”、口岸中心小學“志愿服務小鬼當家”、田河小學“道德銀行儲蓄”實踐活動等榮獲市素質教育“5+2”工程優秀案例。
2.校車工程全省領先。投入600多萬元,在全市率先、全省領先實施新一輪校車安全工程,36輛新校車目前正安全、有序、高效運行。“五定”“四統一”校車管理模式得到周邊兄弟市區的充分肯定,紛紛來高港學習取經。
新校車接送學生
3.黨建工作落地生根。率先在泰州市(區)級層面上成立學校黨的建設研究會,舉辦區級黨建課題評審推薦會,實現每所學校都有黨建課題,每位黨員教師都參與研究,切實提高學校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特色化水平。通過開展“一校一品”工作推進會、經驗交流、區級督查驗收等活動,推動黨建品牌建設常抓常新。高港被表彰為市“學校黨建工作先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