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水利局
泰州市水利局20年大事記
城市防洪工程
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和河道綜合整治累計完成概算投資達11億元,建成13座防洪排澇工程,16座流域性節制工程、7座動力抽引水工程,新增城區排澇流量44立方米/秒,改變了主城區基本不設防的狀態,城區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排澇標準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實施鳳凰河工程
鳳凰河工程北起南城河與東城河交匯處、南至周山河,將水利工程建設、環境改造與挖掘文化內涵統籌考慮,全線布有鳳凰園、治水者廣場、百水園及葫蘆島等四個景區十二個景點,是一條流動的風景線。
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2015年省政府批復了《泰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計劃投入63.28億元,統籌協調水利與生態建設,加強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建立與水資源相匹配的區域產業布局和建設發展構架,最終實現“江水縱橫暢流、碧波環繞鳳城、溱湖名冠江淮、人水親密交融、生態秀美水都”的美好愿景。
建設國家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
從2009年開始,我市以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為平臺,針對農田灌排工程標準偏低、防洪保安基礎薄弱、機電泵站老化失修等問題,全方位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形成具有防洪、除澇、供水、灌溉等綜合功能的水利工程體系,保障了糧食生產連增。
江堤達標建設
1999年6月28日,境內高標準江堤全面貫通。基本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線”(江岸線)、“四地”(防洪保安陣地、多種經營基地、旅游觀光勝地、開發開放熱地)設想。全市長江堤防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提高到“長流規”(水利部長江委員會流域防洪規劃標準)加抗御十級風浪標準。
節水型社會建設
2008年我市被水利部列為國家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市。全市上下積極探索豐水地區的節水模式,堅持節水減排和控污截源兩手抓。2014年被授予“第三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稱號。
鹵汀河拓浚工程
鹵汀河拓浚工程是南水北調里下河水源調整項目的關鍵工程,是一項以引水為主,支撐抬升興化水位,保證寶應站北調水位和向里下河北部地區穩定供水的基礎設施,兼有排澇、灌溉、航運、飲水、生態綜合功能的大型水利設施。
農村河道整治
建市以來,按照“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要求,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河道疏浚,進一步暢通農村水系,改良農村水質,提升河道引排功能。全面推行河道、村莊、路道、綠化“四位一體”的農村河道長效管護體制,達到“疏浚一條河塘,盤活一方水系,復墾一片土地,增加一片林地,整治一村環境”的效果.
農村飲水安全
2005年~2012年,我市各地持續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總投資7.1億元,做好鄉鎮以下供水管網改造、配水管網的延伸以及鄉鎮增壓站的建設,提高農村供水管網的覆蓋率、完好率,自來水到戶普及率達到100%,累計解決146.47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建立了較完善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
生態河道治理
針對濕地退化、護岸硬質化、高沙土區河道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我市綜合采用水系修復、濕地修復、生態護岸建設等修復措施以恢復河湖生態系統,特別是對新建河道工程,通過種植多層次與多樣化植被,豐富河岸生態景觀,減少水土流失,增加水體自凈能力,力求新建河道工程生態岸坡率力求達到70%以上,治理后的河道將呈現“堤固、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美景。
水環境整治工程
從2002年開始,在新、老城區實施了翻身河、海光河、南城河、草河、南玉帶河、宮涵河、鮑馬河、向陽河等20多條骨干河道的清淤整治,同時落實專業隊伍,汛前組織清障活動,確保河道行水安全,提高了主城區的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
水生態控制工程
2010年在引江河與老通揚運河交叉處建成了引江河城區調水泵站,當城區水位不足時,泵站以15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從引江河向城區老通揚運河翻水,確保城區每天增加100萬立方的長江水源。2011年中干河雙向調水泵站開工建設,最大調水流量達20立方米每秒。兩座調水泵站每天可為泰州城區新增300立方米左右的長江水源,城區河道每周可以換水一到兩次,即便在枯水期,城區河道水位也能達到2、6米的景觀要求。2011年,南官河、鳳凰河、劉西河、翻身河、老通揚運河控制工程陸續開工興建。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僅實現了泰州城區河道與通南水系的可控,也保證了城區河道水源的蓄積,泰州主城區通南61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河道水位可常年保持在2、6米到2、8米的景觀水位。
水文化建設
在城市水利建設中,我市將泰州特色文化有機融入到水利建設中,讓水利工程在滿足防洪排澇功能的基礎上,美化環境、彰顯人文、提升城市品位。先后以彰顯鳳凰文化,打造鳳凰河;以彰顯鹽運文化,打造老通揚運河;彰顯廉政文化,打造周山河。我市的水文化建設,在全國已經叫響品牌。
水政執法
建市以來,水利部門一直加大對長江非法采砂、涉水違法建設、違法占用、違法圈圩、破壞水利工程設施等水事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嚴格落實執法巡查制度,對巡查中新發生的涉水違章建設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堅決予以取締,實現新增違建零增長的目標。
泰東河整治工程
泰東河工程是一項以引水為主、結合航運與排澇、改善水環境的綜合利用工程,是實現江水東引北調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進江蘇沿海開發戰略、支持蘇北地區發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將把泰東河從五級航道提高為三級航道,在里下河東部沿海形成一條貫穿南北、溝通江海的黃金水道,同時將有效提升沿線地區汛期防洪除澇能力,保證沿線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通南控制工程
2015年,市水利部門啟動通南片水生態調度控制工程,對通南邊界線內主要河道,沿運糧河東側進行控制,包括新建10座調度控制建筑物、疏浚整治9條連接河道以及兩側新建河坡防護,工程的建成,將進一步完善泰州通南地區防洪、排澇、引水工程體系,配合高港樞紐、泰興馬甸樞紐,形成我市通南地區的生態調水保水控制體系。
引江河工程
泰州引江河規劃自流引江總規模600m3/s,共分二期實施。一期工程于1995年11月開工,1999年9月建成。二期工程于2012年12月18日開工建設。
周山河整治工程
2010年度市政府將周山河整治二期工程列入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也是城市水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工程,工程總投資9000萬元。2014年,開始實施周山河整治三期工程,工程總投資2.6億元。周山河的整治,有效提高了河道引排航能力,改善沿線水生態環境,形成城市清水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