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民政局
展望十三五 用“現代民政”造福“泰州民生”
“十三五”時期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泰州奮力推進三大主題工作、加快建設“四個名城”,譜寫“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泰州篇章的關鍵階段,更是泰州民政事業轉型發展、全面建成現代民政的關鍵時期。
泰州民政事業發展既面臨重大歷史機遇,又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十三五”期間,泰州民政要始終堅持“法治、創新、融合、共享”的發展理念和“抓重點、樹品牌、促轉型、補短板、守底線”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強化基本民生保障、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服務國防軍隊建設,力爭到“十三五”末,在民政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市場參與的現代民政運行機制更加健全;民政工作法治化、標準化、社會化、專業化、人文化、信息化達到較高水平;民政事業發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市(區)為單位全面建成現代民政;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骨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民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基本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依法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織牢織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農村低保最低標準達到每人每月500元,以市(區)為單位全面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增強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和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渠道進一步拓寬。全面建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完善基層兒童福利體系,加大未成年人(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力度,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實現福利服務多元化供給。加大慈善事業立法創制力度,營造全民慈善的良好氛圍。
民政公共服務更加優質
優化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環境,完善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40張,護理型床位及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的床位比例進一步提高,“醫養融合”發展局面基本形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更加完備,老年人助餐、日間照料等基本服務需求優先得到保障。進一步加強地名文化建設和地名公共服務,適度調整行政區劃。提升婚姻登記、收養登記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完善惠民殯葬政策,全面建立生態殯葬獎補制度。
社會治理格局更加科學
提升城鄉社區服務能力,全面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實現城鄉社區和諧自治,城市、農村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分別達到98%、95%。全面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全市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達到12個。加快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完善社會工作制度體系,不斷拓展社會工作服務領域。形成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有序參與社會治理的良好格局,充分實現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
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更加有力
加大社會化雙擁工作力度,完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鞏固提升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成果。普惠與優待共享、城鎮與農村一體、物質與精神并重的優撫安置制度體系更加系統完備。穩妥推進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落實崗位安置、教育培訓政策,退役士兵培訓合格后就業率達到95%以上。加強烈士褒揚工作以及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