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泰州】泰興七旬老人創業 盤活虧損企業
人們常說六十花甲子,這個年紀的老人大多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泰興市虹橋鎮新市村的朱品善卻不服老,他61歲開始創業,用17年的時間,讓一個負債累累的企業起死回生。
記者來到泰興市新市塑料制品廠時,朱品善老人正在車間里查看塑料儀器盒。這批貨共5000只,是一個月前剛剛接到的訂單。
朱品善今年78歲,退休前是原新市鎮一個村的村干部。2001年退休后,接手了瀕臨倒閉的鄉鎮企業工程塑料二廠。在他接手之前,虧損嚴重,這個廠先后換了六任廠長。
朱品善告訴記者,當時總共差271萬,包括新德公司,包括工人工資,各方面。我當時就問別人借了3萬塊錢,夾著個包,家家去打招呼。
在暫時平息債務困擾后,老人開始出去跑市場。當得知市場上塑料儀器盒的需求量很大后,他立即對企業的產品進行了調整。當時廠里連買原料的錢都沒有,朱品善咬著牙找銀行貸了九千塊錢,重新開始了生產。
第一批塑料儀器盒生產出來后,質量得到了客戶的認可。隨后,訂單紛至沓來。朱品善告訴記者,全國第一個生產塑料儀器盒子,跟他們配套,而后逐步地推廣,北京,天津,蘇州,上海,現在全國有50多家。
在朱品善的努力下,新市塑料制品廠從第一年的年產值60萬,到現在的年產值1600萬。從虧欠到盈利,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硬生生被朱品善盤活了。
朱品善說,人不要怕,要有信心和決心。不要怕困難,要把自己事業搞好,要自己勤奮工作,沒有搞不好的事情。
企業好了,朱品善沒有忘記鄉親們。廠里工人基本都是附近鄉村的剩余勞動力,不僅有工資,還有保險,收入穩步提高。
泰興市新市塑料制品廠工人楊志云告訴記者,每月兩三千塊錢,我們是計件,多勞多得。
花甲之年開始創業,忙到將近八十歲,還在繼續奮斗,朱老著實不簡單。比他精力更充沛的年輕人,是不是更應該去干一份事業,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呢?
泰興臺 宋榕 李飛
編輯 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