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興化小伙放棄高薪回鄉賣螃蟹,去年賣了16億,今年將達30億
放棄每年30萬元的高薪,興化35歲的趙兆勇回到家鄉賣螃蟹。他通過網上銷售的模式創下不俗戰績,銷售額從第一年的2000萬元一路飆升到去年的16億元。今年,他的銷售目標是30個億。
趙兆勇是興化市下圩鎮洋港村人,2004年,他揣著幾百塊錢,只身投靠同學來到寧波,沒有本錢的他選擇先找工作糊口。
“我學的是機械制造,可陰差陽錯卻應聘到了一家制作月餅的食品公司做銷售經理。”趙兆勇說,說好聽是經理,其實就是業務員。不過工資還可以,一個月不到2000元,加上獎金,一年下來也有4萬元。
剛開始到廠里,趙兆勇是跟在老板后面做些雜務,老板看他很機靈,在他進廠的第二年,就給了他一個片區,讓他去開發自己的市場了。
“我還記得第一筆談成的訂單就有300多萬元。”趙兆勇說,雖然過程有些波折,但收獲滿滿,也增加了他的信心。通過5年的努力,公司的銷售額從500萬提升到1個多億,趙兆勇個人的業務量就有2000多萬元,他也憑借出色的表現成為營銷中心總監,年薪30多萬元,他也在當地成了家。
放棄高薪回鄉賣螃蟹
雖然趙兆勇在食品廠干得風生水起,可創業的種子一直埋藏在他的心里,他決定辭職回家賣螃蟹。
家里原先有蟹塘,他又開了三四百畝,加上合作伙伴的,一共有1000多畝。
第一年,他在合肥和北京開設了兩家專賣店,獲得了盈利80萬元的開局。隨后在杭州、南京、濟南、紹興、上海等城市相繼開設了10家專賣店。專賣店統一“金秋蟹舞”標識、統一店面形象,設有產品展示廳、銷售廳等。
開設專賣店,不是“守株待兔”。趙兆勇有了先前銷售月餅的經驗,他決定先做星級酒店的生意,不過他不是直接賣螃蟹,而是用螃蟹兌換酒店的餐券,然后將餐券轉給婚慶公司,再由婚慶公司賣給喜宴客戶,幾個圈一轉,生意好做多了。這樣他敲開了一個個星級酒店的大門。
有生意頭腦的趙兆勇在北京還推出四環以內免費送螃蟹上門的業務,研發出二維碼提貨系統。別人的螃蟹只能在上市時銷售,而他的螃蟹一年四季都可以賣。
不過由于擴張太快,加上螃蟹行情下滑,趙兆勇又遇到了麻煩,要投資的地方多,又有好多賬收不回來,2013年,他的資金鏈徹底斷了。
“那時的情況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看到父母為自己那么操心,我真的趴在方向盤上嚎啕大哭過。”趙兆勇說,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想干,肯定會有轉機。之前他曾參加各種企業培訓,跟各行各業企業老板成了同學。有一天,他把同學們都召集在一起,他跟同學說,只要成為他公司的“VIP”就可以免費吃螃蟹。當然,免費吃螃蟹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必須交3萬元,每年可以免費吃6000元的螃蟹,到第五年時,除了免費吃螃蟹,還會把3萬元退還。聽到有免費螃蟹吃,當時很多同學都感興趣,有20多個同學加入了“VIP”,趙兆勇就是靠這個辦法又一次救活了自己。
搭建平臺惠澤更多養殖戶
趙兆勇總結失敗教訓,有了新的想法。“專賣店銷售是有限的,興化是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是中國河蟹第一市場,蟹塘面積80萬畝,如果算上螃蟹養殖前延后伸的大賬,要建立大平臺。”趙兆勇說。
于是,建立“中國蟹庫網”的計劃,在他心里籌劃開了。他與興化市供銷合作總社共同發起投資成立江蘇中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同建設中國蟹庫網。2014年7月,中國蟹庫網建成運行。這是一家全國首創、全國最大的大閘蟹專業電子交易平臺。平臺實行零費用入駐、一站式保姆式服務,當年就吸引了2000多家商戶入駐,實現交易額2000多萬元。
在平臺上,都是商戶與顧客直接交易,省去了中間商環節,商戶賺的多,顧客也少掏錢,貨品得到保證。正因如此,蟹庫網的銷售額也就逐年上升,第二年就達到2億元,去年成交額16億元。趙兆勇說,今年平臺入駐商戶有3500多家,目標成交額是30個億。
“在服務蟹庫網運營的同時,平臺也有所得。”趙兆勇說,平臺盈利主要包括廣告費、獲得的資金池沉淀資金、產業鏈入駐商戶的入駐費及交易費,以及螃蟹銀行相關服務費等。
除了開拓本地市場外,今年,趙兆勇又開拓了湖北市場,這樣他就控制全國四成以上的螃蟹和六成以上的小龍蝦的銷售。
編輯:悅鳴
審核:單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