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22歲男生創辦校園文化公司 4個多月銷售80萬
在位于泰州學院內的高教園區創新創業園·蜂鳥空間站,一家名叫尚泰文化發展的有限公司,成立僅4個多月的時間里,營業額累計突破80萬元,成為校園創業的佳話。公司的創始人是泰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大四男生張佳,一個偶然的念頭,讓他開始涉足校園文化衍生產品,走上了手繪作品項目創業之路。
“蹭熱點”賺得第一桶金
今年22歲的張佳來自江蘇淮安,從進入大學校園開始,小伙子就一直在尋覓商機。之所以有做生意的想法,他表示主要是受父母的影響。張佳的父母在家鄉開了一家小超市。從小耳濡目染,張佳上了大學后,那顆在心中埋下許久的創業“種子”,終于有機會發芽了。
大一那會兒,張佳和小伙伴們只是倒賣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純凈水。因為發現很多學生嫌麻煩寧可買礦泉水而不愿打熱水后,張佳決定“上門”推銷桶裝純凈水。起初,很多學生并不“買賬”,但張佳沒有放棄,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硬是靠著“厚臉皮”,張佳打開了桶裝純凈水的銷路。一年半的時間,他成功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賺了1萬元。
倒賣小商品、推銷桶裝水、給同學介紹兼職……在張佳眼里,商機無處不在。而憑借著這股不怕拒絕的勁兒,他的小生意越做越大。
“張佳是個比較成熟的男生,做事讓人放心。”對于張佳做生意的事兒,班主任朱以財老師觀察了一段時間,幾次交流下來,發現張佳能夠合理地分配學習和創業的時間,所以表示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創業建議。
“個性定制”文化衫受追捧
一路走來,讓張佳感到幸運的是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澆灌創業的“種子”,并生根開花。
去年9月,在一次和同學偶然的聊天中,張佳得知,學校不少社團想統一著裝,卻苦于找不到攬活的人。當時,張佳的團隊里有人家里是開服裝廠的,還有是學美術設計的。經過商量后,他們把這個活兒接了下來。
在張佳現在的公司墻上,還掛著一件當時設計制作完成的跆拳道服。只見原本純白的道服上,前面用水墨字樣印著“泰院”字樣,后背位置加上一個“T”(泰州學院首字母)的設計圖,簡約的設計注入了泰州學院的元素,讓師生備感親切。
“作為學院的一份子,我們更懂得大家想要什么。”張佳表示,在文化衫的設計中,團隊更注重的是“個性定制”。“90后、00后是我們主要的消費群體,他們對于時尚文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他們看來,穿在身上的文化衫不僅是耀眼奪目的,更必須是具有獨特個性的。”
僅僅是定制服裝這一項目,一個月內就給張佳團隊帶來了近10萬元的收益。有了這筆資金,張佳開始著手創辦屬于自己的公司。2016年底,在團市委以及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的幫助下,張佳的團隊成功入駐高教園區創新創業園·蜂鳥空間站,今年4月尚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主攻校園文化衍生品市場
“校園文化衍生產品在泰州還是一個空白,所以我決定往這個方向做下去。”不滿足于“服裝定制”生意,張佳看到了高校校園文化衍生產品中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和增值空間。
為此,張佳到南京、揚州等地高校實地考察,搜集大量資料。其中,北京大學紀念品直營店的成功案例,讓他更加堅定公司的定位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主攻校園文化衍生品市場。
張佳團隊現有7位在校大學生,充滿創新的活力。目前,他們已經承接并順利完成了幾所學校文化運動衫、手繪地圖的設計制作項目。公司成立短短4個多月,營業額已突破80萬元。
據了解,尚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高教園區創新創業園·蜂鳥空間站的入孵企業,中心免費為他們提供了2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并幫助他們注冊公司。平時也提供一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明晰思路。
“希望不久的未來,我們公司設計的校園文化產品出現在泰州所有的高校內。”張佳“野心勃勃”地表示。
張佳的創業心得
1 大學生創業需要機遇,更要做到知識、能力、資本和資源的同時積累。
2 創業要有決心,猶猶豫豫干不成事。
編輯:悅鳴
責編: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