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24歲小伙在靖江賣雞蛋灌餅月入3萬,稱:不想做“網紅”
前段時間,北京黃金地段一位煎餅攤大媽,月入3萬元爆紅網絡。在靖江也有這樣一位 “煎餅小伙”張志強。在一個縣級市,靠小小一張餅,月入3萬元,他是怎么做到的?
生意有多火?
半小時賣出20多個餅
“來6個餅,不要辣醬,給小孩吃!”終于輪到兩位年輕女孩,其中一位急急地說。9月11日下午3點,天空中飄著零星小雨,在靖江勝利街疏導點,張志強的雞蛋灌餅攤點前已經圍了很多人。攤位旁準備的幾個塑料凳上也坐滿了人。
掐面、揉、搟、攤……張志強雙手左右開弓,忙個不停。很快,6個面餅同時下鍋。
面餅微微煎黃了,張志強麻利地敲開一只雞蛋,倒進搪瓷杯內,用筷子打散,在面餅上戳個洞,迅速將蛋液灌進去。翻、烤。不一會兒,餅就做好了。
不到半個小時,張志強已經賣出了20多只雞蛋灌餅。
為賺生活費
大一時開始創業
24歲的張志強,安徽亳州人,畢業于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10個人做餅,就是10種口味。我上大學時就開始做雞蛋灌餅了。”說起自己做的皖北名吃雞蛋灌餅,張志強還是滿驕傲的。“從進貨、和面、調味、再到火候、時間的把控,我都有自己的一番摸索,最終抓住了一群顧客的胃。”
創業,對于張志強而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幾年前,張志強考取了蚌埠學院計算機管理系,讀大專。
進入大學第一年,交完學費身上就只剩下幾百塊錢,他覺得父母平時賣雞蛋灌餅已經很辛苦,就想自己找份兼職,來解決自己的生活費,并積攢下學期的學費。
每個開學季,新生剛入學時會購買很多生活、學習用品,張志強靈機一動,向同學借了500塊錢,加上自己的錢,批發了文具在學校里賣。
由于資金不多,張志強每天根據文具銷售量起早進貨。白天上完課后,他就挨個宿舍區去推銷文具。經常忙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宿舍,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一學期下來,他瘦了10多斤。
很快,張志強就收獲了人生第一桶金。他干脆在學校租下一個鋪面,銷售鼠標、散熱器等電腦配件,每月純利潤就有5000多元。
工作不順利
轉行賣煎餅
大三那年,張志強發現賣文具的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難做。想起爸媽平時做雞蛋灌餅的每一個細節,有了想轉行做餅的想法。于是,他在學校附近開了第一家雞蛋灌餅店,不過幾個月后,卻因生意慘淡關了。
“我急于通過創業,來實現個人價值。可是我忽略了資金不足、選的位置太偏僻這些因素。簡而言之,我有點急于求成了。”張志強說。
之后的一年,張志強嘗試了去應聘找工作,幫工廠招工、為小賣部供貨、賣文化衫……與形形色色的人打著交道。“我這個專業找到的工作,工資都不高。所以還是想自己創業,而且非常渴望能夠創業成功。”
于是,他嘗試著每一種可能。“那是我最迷茫也是最痛苦的時候,我有點怨恨自己以前沒好好讀書,不能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我總是匆匆上一個項目,一旦發現這個項目不合適就換,就不停重復失敗。”張志強說。
經歷幾次挫折,張志強漸漸沉下心。
“在我沒有實力去挑戰新高度時,不如先從自己擅長的做起。”22歲那年,張志強沉下心,決定重新賣雞蛋灌餅。
潛心做餅
月入3萬元
“我喜歡自由自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做雞蛋灌餅,比較自由。不過,不干這一行不知這一行辛苦。忙的時候連上廁所的工夫都沒有,閑的時候又愁生意不好。”
張志強說,他每天早上7點多起床,8點去買菜、買肉、買面、買蛋。回來后,發面、醒面、洗菜、切肉……做好一切準備,下午3點出攤,晚上11點收攤。一天毛收入有1000多塊。張志強說,一個月下來,如果不休息,收入可以達到3萬元。一年下來,除去成本,有近20萬元的收入。
擺攤總不是長久之計,現在,父親租了個店面做生意,他則在疏導點找了個攤位。張志強說,他并不想做網紅,只想踏踏實實做生意。
編輯:悅鳴
責編: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