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興化蟹農探索養殖黃河鰍
四方的塘面上,水花生一坨一坨的。操著趟網子,沿著一坨水花生起底,一尾尾大黃鰍在網面上泛起……
“這是黃河鰍,種鰍是從河南收購的,從黃河里捕撈的鰍魚,然后經繁苗養殖。”興化市林湖鄉新全水產養殖家庭農場主陸新全說,黃河鰍是鰍魚種類中品質居于上乘的特色品種。
2013年6月,從事客運經營的陸新全選擇泥鰍養殖的創業之路,投資216萬元,流轉了100畝農田建起育苗車間和微管養殖塘口。“興化是螃蟹養殖大市,大家一股腦兒養蟹,導致市場風險加大,養殖特種鰍魚走產異化發展的道路有助于降低養殖風險。”陸新全說。
選對優良品種是第一關。陸新全介紹,全國泥鰍品種若干,興化當地也有“土泥鰍”,但個小質差。他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河南省的黃河鰍是優良品種,不僅個大而且品質好,還出口日本、韓國。為引進到真種,當年7月中旬,陸新全到河南黃河濱向捕撈的漁民收購、選種,經育苗中心繁育45天,幼苗規格達到2至3厘米,即投塘飼養,每畝投放9萬尾。在塘口養殖8至9個月,達到每尾9厘米規格,符合收購出口規格后,商品鰍開始捕獲上市。2014年春,首批養殖的黃河鰍畝產達2000公斤,除去養殖成本,畝收益1.2萬元。
黃河鰍的捕撈很有講究。陸新全說,高密度的泥鰍捕撈不能采用普通網捕撈,而應運用軟質的聚布網拉捕,且不能頻繁拉捕,否則會損傷泥鰍。泥鰍拉捕在10月底結束。一般每年捕3次,每網拉捕都在1噸左右。
由于高密度泥鰍養殖成本高,畝投入需3.5萬元以上,而且捕撈一次量很大,價格易受市場波動,單一養殖也存在風險。為摸索蟹鰍混養經驗,2016年春,陸新全在一方15畝的塘口試驗,畝投蟹苗1000只、幼鰍3萬尾。試驗表明,蟹鰍互不侵犯、和諧共生,不僅投料無須增加,而且泥鰍消化蟹的殘食,還可以凈化水體環境,有利于螃蟹生長。
去年,陸新全的試驗塘口,畝純收益近萬元,而投入成本不足2萬元。同時,蟹鰍混養模式捕鰍,采用常規籠捕,可以適時上市。今年,陸新全增加了蟹鰍混養試驗塘口,正探求鰍苗和蟹苗的最佳投放配比。
編輯:悅鳴
責編: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