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評|數據創紀錄的春運,是情懷也是考題
蛇年春節已經露出大模樣,“回家”的氣氛也越來越濃。
2025年春運將從1月14日開始,到2月22日結束。交通運輸等部門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將達到90億人次,鐵路、民航客運量有望分別突破5.1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創下新紀錄。
春運是為春節而生,也因人間情懷而深邃。
無數的游子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家園也在靜候兒女們的歸來。圍繞春運所發出的愿望,都指向著“平安抵達”。早有人將春運比作一部“史詩”,而2025年的這部“史詩”顯現出前所未有的寬度和深度。
2025年春運,在背景和形勢上有了些許變化。諸項數據皆為歷史新高,管理保障體系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而在除夕納入法定假期后,人們奔赴遠方的習慣和動力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此外,2025年春運的出行結構中,自駕出行將穩居主體地位,預計達到72億人次。其中,很多人將選擇新能源汽車自駕出行。種種特點和新情況,都向春運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考驗。
8日上午,“12306崩了”沖上熱搜,此后,12306網站向旅客致歉,表示經緊急處置已基本緩解。這一事件折射了春運的熱度之高、人們的出行需求之強、集中點擊12306平臺的瞬間壓力之大。對此,人們非常關切“持續加強技術維護”的承諾如何落實。
在春運未到但氛圍“已來”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在國務院新聞辦1月8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表述得很清楚:旅客列車客座能力同比增長約4%;民航加大熱門機場、熱點航線運力供給;將加快快充、大功率設施應用,合理布設移動式應急充電設備,應對充電排隊;將優化12306系統功能,科學制定售票策略……
春運的萬千意象,在世人的視線里既是浪漫的、雄渾的,也是現實的、細微的。交通網線在天地之間的延伸,旅人在路上的感受,讓春運的命題具象化、程式化。
困難和挑戰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困難和壓力為動力,表現出更為強大的底氣和信心。
從民意的視角出發,把“春運工程”打造得更堅固、更可靠,對方方面面的訴求回應得更及時、更到位,是春運的核心內涵。協調所有資源和力量,為春運服務,為旅客解憂,成為春運職能部門的努力方向。
歷年春運所積累的經驗表明,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必然能夠做好2025年春運工作,讓千家萬戶感受到更多飛馳的快意、團圓的暖意。
- 漫評:以百姓心為心,交出高分民生答卷2025-01-09
- 看“流動中國”里的速度與溫度2025-01-09
- 46億噸!連云港港年吞吐量再創新高2025-01-09
- @江蘇人,第一波冬日“暖流”已送達2025-01-09
- 新年新氣象 奮戰開門紅丨江蘇隱軸:項目高效推進 賦能智能制造2025-01-09
- 江蘇揚州:“春風”送崗 “職”達家門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