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破冰之姿 勇立數字經濟潮頭
近日,國家數據局正式函復同意江蘇等7個省市開展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標志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深化改革與創新突破的新階段。作為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十分之一的戰略要省,江蘇依托其扎實的數字化積淀與破冰式改革勇氣,當仁不讓成為這場變革的探路先鋒。這不僅是對江蘇數字經濟基礎建設的官方認證,更是對其引領全國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托付。
從“算力高地”到“創新策源”,筑基數字中國新范式。在數字經濟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基礎設施已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場。江蘇以全國首個“千兆城市”全域覆蓋省份的硬核實力,疊加“村村通5G”的先發優勢,構建起立體化數字基座。截至2024年底,江蘇標準機架突破47.3萬架,算力規模達37.9EFLOPS(FP32),其中智能算力占比達六成。今年年初發布的《江蘇省深化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指出,到2027年規上工業企業將全面完成智能化改造,數字技術在生產制造關鍵環節普及應用,工業互聯網實現創新發展。這種超前布局的“數字新基建”,正為江蘇積蓄著產業躍遷的澎湃勢能。
打破“數據孤島”壁壘,構建要素流通新生態。面對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時代命題,江蘇交出了一份突破性答卷。2024年全省公共數據平臺新增556.77億條數據資源,日均交換量達3.32億條次,開放數據規模突破1.69億條。江蘇的突破不止于量的積累,更深層的制度性變革正在發生:建立全國首個省級公共數據“一本賬”試點,動態發布數據資源與產品清單,探索跨境數據合規流動機制;蘇州大數據交易所創新推出的“數據產品登記證書”制度,已助力企業實現數據資產增信融資近億元,開創“數據確權-價值評估-金融轉化”的完整鏈條。這些“數據要素×場景應用”的融合創新,讓沉默的數據資源轉化為驅動實體經濟的價值源泉。
智造轉型進行時,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突圍。作為中國制造業轉型的“樣板間”,江蘇正書寫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典范篇章。2024年全省10個案例入選工信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名單,覆蓋裝備制造、能源冶金等關鍵領域;無錫市以1823億元的智能化改造成本,打造出100個標桿項目,帶動超1900個改造項目形成示范效應;宿遷電商產業園年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平均每秒23件快遞發往全球,演繹著“小城市大電商”的轉型奇跡……在硬核數據支撐下,2024年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11.8%,電子信息制造業和軟件業規模穩居全國次席,燈塔工廠、卓越級智能工廠數量領跑全國。
數字經濟浪潮奔涌,江蘇正以“改革深水區”的破冰勇氣,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省級樣板。當改革星火漸成燎原之勢,這片承載著中國制造業希望的熱土,必將在數字經濟時代續寫新的傳奇。(卜辭辭)
- 千金一刻務農忙,奏響“豐收進行曲”2025-03-21
- 漫評:大學生就業“春季攻堅”,“職”擊人心達幸福2025-03-21
- 泰州:AI賦能企業發展 樹立電池制造新標桿2025-03-21
- 泰州:千垛油菜花開出游正當其時2025-03-21
- 泰州姜堰:從“單點閃耀”到“集群高光”,民企“心臟”強勁跳動2025-03-21
- 全國最大的垂直循環機械停車庫在靖江啟用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