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土特產化身“金扁擔”,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指出:“云南咖啡還是代表著中國的,現在國外也是受歡迎的。”一句家常話,讓云南咖啡火熱出圈。侗鄉蠟染、麗江鮮花、云南小粒咖啡……這些看似普通的“土特產”,不僅蘊含著濃濃鄉情,更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動能,成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關鍵鑰匙。
資源稟賦拉起鄉村產業優勢。小小“咖啡豆”,映照著廣闊的消費市場,放眼全國,各地特色產業紅紅火火,地方發展后勁十足,群眾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大文章”、陜西柞水的“小木耳大產業”、甘肅天水的“小蘋果大情懷”,從“爾濱熱度”引發的“農業大摸底”,到鵝肝、魚子醬、蔓越莓等“中國新特產”圈粉全球……一份份來自鄉野田間的“土特產”,正成長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大產業”。無一不折射出特色農產品背后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強大的內需動力。實踐證明,只有讓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才能讓“土特產”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產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
高效物流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物流通,百業興;要素活,鄉村旺。加快構建起農產品和農資現代流通網絡,以物流的穩定持續運行助力盤活鄉村經濟,才能讓更多的特色農產品“去向”五湖四海。在云南,電商平臺“花易寶”開創“先賣后采”模式,減少中間環節,助推“云花”出滇;在江西安遠,陽佳村建立了全國首條農村商用智運快線,新鮮采摘的臍橙最快次日即可送達粵港澳大灣區;在三亞,依托高效的對外銷售平臺,熱帶水果從田間到迪拜餐桌,最短只需2天時間。時下,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特產品離開“深閨”,走出“深巷”,帶動鄉村經濟迸發出蓬勃生機。著眼未來,要持續優化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優化運輸路徑,延伸服務鏈條,進而拉動地區特色經濟發展,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融合嵌入才能充分釋放發展動能。當前,鄉村產業競爭正從單一土特產競爭走向全產業鏈的競爭。面對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和消費升級的趨勢,各地正積極探索土特產轉型之路,打造環節更完整、業態更豐富的產業鏈,不斷提升土特產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讓農民在產業鏈各環節享受更多紅利。從“賣原料”到“賣品牌”,云南小粒咖啡成為“能夠代表中國”的認可,正是得益于背后強大的全產業鏈。通過“咖六條”政策推動咖啡產業轉型、積極推進“咖旅融合”打造消費新場景、加快建設咖啡交易市場體系,云南將“一粒咖啡”融入一、二、三產的方方面面,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的特色致富之路。加快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三產融合,努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方能做好特色優勢產業文章,更好地釋放發展動能。
小小“土特產”,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大事業,一頭連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云南咖啡香飄世界,當陜西木耳暢銷全球,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產業的崛起,更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期待各地各展其長,讓田間地頭的“土特產”變成鄉村振興的“金扁擔”,創造更多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文|蘇旅慶 圖|黃倩穎)
- 讓“正能量”和“大流量”雙向奔赴2025-03-30
- 讓賞花游“流量”變“留量”,催熱“春日經濟”2025-03-30
- 泰州姜堰:“溱湖籪蟹”產業培育體系形成新模式2025-03-29
- 這么美的校花,泰州也有~2025-03-29
- 李德仁院士回母校啦2025-03-29
- “與中國同行”,向世界發出春天的邀約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