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農”墨重彩 繪就新時代“富村山居圖”
當前,鄉村振興已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無錫市作為鄉村振興的先行者,以數字賦能、產業融合、規劃引領等為抓手,孕育出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樣本。眼下,無錫正以“千萬工程”為筆,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繪就出了一幅新時代的“富村山居圖”。
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的現代智能化實踐
走進錫山區東港鎮港南村,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里,綠油油的麥苗隨風起伏,半空中的無人機正在進行著精準施肥作業,田埂旁的智能灌溉系統則根據土壤數據自動調節著水量。近年來,港南村通過土地整合、設施升級、數字賦能,打造出“田成方、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糧田,成為無錫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錫山區東港鎮港南村黨總支常務副書記王建新表示,港南村持續推進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作,先后打造了1500畝高標準農田,完善了田間灌溉和排水系統、暢通了田間機耕道路,全面提升了農田旱澇保收能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提供有力保障,奠定了糧食安全的根基。
現如今,港南村的高標準農田還成為了農旅融合新載體,春季的油菜花海、秋季的金色稻浪,在吸引市民游客打卡觀光的同時,也延伸了農業價值鏈。 港南村的實踐證明,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是基礎設施的升級,更是農業生產方式、農民增收途徑的深刻變革。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綠”與“生態美”交織出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近年來,無錫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深入推進“部—省—市—縣”四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互聯互通試點,建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監管、智慧農機綜合監管、漁業規模化發展信息管理等6個市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應用場景,累計建成省級智慧園區5個、數字農場(牧場、漁場)11個,全市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到78%。
農文旅融合:從“美麗資源”到“美麗經濟”的蝶變
如果說錫山區東港鎮港南村展現的是現代農業“科技范”,那么江陰祝塘鎮石堰村則是用傳統文化撬動了鄉村經濟的新增長點。走進江陰市祝塘鎮石堰村,村BA籃球場、表情包主題公園、田園風光帶、草坪婚禮場地……處處洋溢著和美鄉村的新活力。
作為江蘇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年來,江陰石堰村深挖傳統婚俗文化,打造紅娘服務、休閑約會、草坪婚禮、手信文創等“喜事+”全產業鏈,做起農文旅融合“大文章”。
江陰市祝塘鎮石堰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徐寅表示,石堰村里打造了樂在石堰、愛在石堰、居在石堰、留在石堰四個區域。現在的業態有烤肉店、咖啡館、草坪婚禮,還有農家菜飯店,都已經逐步成型。在提倡移風易俗的背景下,村里特意打造了草坪婚禮,把婚禮做出農村特色,下一步還會把一些農產品逐步用于婚宴壽宴,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
近年來,無錫不斷健全農民增收機制,提升強村富民水平。從加快村級集體經濟轉型出發,創新開展“百村提優、百村幫促”行動,組織市、市(縣)區兩級部門單位、國有企業與重點提優村、重點幫促村掛鉤共建,協同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和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7078元,同比增長5.5%,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7,保持蘇南第一。村民口袋“鼓起來”,村莊“美起來”,“發展金”與“幸福藍”這兩種色彩,在這里交融。
從港南村的科技種田到石堰村的喜事經濟,無錫的特色農業產業正以多元化的模式,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變美。未來,無錫將進一步整合資源,重拾鄉味鄉愁,集合鄉村物產,融匯文化底蘊,以文興業,促鄉村發展,書寫鄉村振興的新時代故事。
- 4%!“數”里行間見證中國經濟穩健開局2025-04-17
- “中吉烏”班列“乘風起”,活力江蘇增引擎2025-04-17
- “制”中有“數”向“高”行2025-04-17
- 【地評線】新華時論 | 抓住縣鄉消費大機遇2025-04-17
- 【地評線】紫金e評:潮涌南海向新行,消博會上“新”意足2025-04-17
- 【地評線】荔枝網評:凝聚各方合力,促高質量充分就業步步為“贏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