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擴大“朋友圈” 做強“經濟圈”,強強聯手激活科技創新“乘數效應”
全國萬億城市有幾座?答案是27座。如果這些萬億城市抱團合作,攜手共贏,會產生什么效果?
近年來,無錫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西三角布局了四大創新中心,從發展理念上打破自我小循環的格局,以更多無錫實踐成果服務江蘇“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
共當伯樂,精準挖掘“未來六小龍”
眼下哪個賽道最熱門?人工智能絕對是榜上有名。上個月底,一場橫跨南北的產業對接會很吸睛,無錫—京津冀人工智能合作對接交流會在北京舉行,由無錫(京津冀)創新合作中心主辦,既有北京的人工智能公司,又有云和資本、齊芯資本等20余家專業投資機構,無錫各板塊飛地、園區代表等多方力量齊聚一堂,共同為優質項目合作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視線往南,無錫也攜手活力澎湃的大灣區共同尋找“未來六小龍”。
3月21日,在2025未來產業生態大會暨文心中國行·無錫站活動上,首發的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機器人堪稱“大力水手”,本體可完成30公斤級別部件的柔性作業。研究院副院長張銳介紹,機器人搭載了研究院自研的靈巧手,未來可應用于工業重載場景。
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正是長三角與粵港澳在產業協作、科技創新等方面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動實踐。去年4月,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落戶無錫,計劃三年內引進培育10家具有產業化能力的機器人創新型企業。這個由丁漢院士領銜,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團隊、香港科技大學鄭家純機器人研究院團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團隊共同建設的研究院,用實實在在的成果演繹了無錫如何與粵港澳強強聯合,叩響“未來之門”。
如今,無錫與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已從過去的以產業項目合作為主擴大到城市之間的全面合作:盛合晶微、恩納基科技等一批粵港澳合作重點項目陸續落地;江陰臨港前海國際聯合創新中心、無錫·橫琴粵澳協同創新中心等16家“科創飛地”全面對接著大灣區科創資源;尚賢湖基金PARK香港聯絡處、創投基金聯盟大灣區辦事處,國聯新華香港科創產業基金、MOX金融協同中心的設立為雙灣合作提供金融賦能。
積極對接產業項目、科技項目、商業項目,四大創新合作中心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涉及商業航天、高端裝備、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生物科技、人形機器人等多個領域,有效增強了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輻射帶動力。
攜手共贏,集聚更多“項目供應商”
3月初,無錫深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出爐。深腦科技是北大和無錫攜手共建的北京大學長三角未來技術生命健康研究院孵化出的腦機接口技術成果轉化企業,圍繞北大自研的微創、高通道神經電極技術開展產品研發工作,發展科研級和醫療級侵入式腦機接口全棧式核心技術。
高新區對接人士表示,北京集聚了大量人才、項目、技術,通過建設重大產學研平臺,引育頂尖科學家團隊,構建從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完整生態鏈條,加速本土創新策源高地的培育。
從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到四大創新合作中心,從“散裝作戰”變為“整裝出征”,無錫持續升級“大棋局”: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科技創新和金融資源豐富,而無錫則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產業轉化能力,基于這一稟賦差異,無錫與上海的合作聚焦于“科技創新+產業協同”;北京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正進行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時擁有豐富的教育、科研和文化資源,無錫則力爭憑借優越的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成為承接北京資源外溢的理想之地;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引擎,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金融資本優勢,無錫以實體經濟見長,積極尋求項目引進、成果轉化、聯合開發等產業鏈協同。
西三角在航空航天產業具有傳統優勢,無錫發揮制造能力強、配套全、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力爭更多優質項目落地。
硬核聯動,當好無錫“合作代言人”
春招季到來,一輪新的城市競速已拉開帷幕,青年人才成為“焦點”。
“這就像在人才版圖上下‘圍棋’?!睙o錫市委組織部人才處處長袁曉雷點透玄機:“我們打破‘單兵突進’舊模式,構建市縣協同、政企聯袂、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立體化作戰體系,精準覆蓋30個重點城市、100所‘雙一流’高校?!边@套組合拳讓無錫春招團隊化身“空中飛人”,從北京中關村到深圳科技園,從武漢光谷到成都科學城,織就一張覆蓋全國的人才引育網絡。
紫微宇通科技裝備(無錫)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李雅芳點贊這種“保姆式護航”:“從崗位畫像匹配到展位視覺設計,從政策解讀到面試安排,每個環節都有專班對接。”這家聚焦航天裝備的企業正摩拳擦掌,準備跟著無錫“人才特戰隊”開拓北美攬才戰場。
每一次握手都凝聚著信任與希望,每一項合作都將書寫共贏與輝煌。期待無錫以四大創新中心為依托,持續擴大“朋友圈”、做強“經濟圈”,以更多新模式拓展發展新空間。
- 第137屆廣交會今日開幕,江蘇企業全力赴展2025-04-15
- 連云港連云區:學前教育助苗長2025-04-15
- 【地評線】新華時論|多些“碼”上執法,將執法“曬在陽光下”2025-04-15
- 【地評線】紫金e評:一“脈”相連,中老鐵路一“路”緊牽2025-04-15
- 【地評線】荔枝網評:近悅遠來,廣交會“金字招牌”越擦越亮2025-04-15
- 以法治護佑江蘇“生物朋友圈”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