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美麗顏值”更好帶動“經濟價值”?江蘇有“新招”!
去年11月,自然資源部在全國五個省區試點開展“區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資源調查”工作,江蘇省徐州市漢文化產業區、蘇州市歷史城區和太湖生態島、揚州古運河三灣段四個區域入選,數量在全國居首。
“區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資源調查”具體是什么工作?有何特色和進展?作為入選數量最多的江蘇,已經在全國先行探索出不少成果。4月16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在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對此進行了介紹,記者也于近日進行了實地走訪。
數據需要“融起來、熱起來”
在我國,有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性調查工作——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通過這項工作,我們就能清楚地掌握我國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地等各類用地的數量、分布及利用變化情況,掌握了這些“家底”,是國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進行發展的基礎。
然而,在長期的調查過程中,有一部分類型的用地常?!袄_”工作人員:遇到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人文特色這類用地,該怎么拓展調查并綜合應用成果?
“遇到這種情況,常規的做法是只進行‘就規程而規程’的調查,獲取其數量、質量、分布等情況,通常不進行其他方面的調查工作?!笔∽匀毁Y源廳調查監測處處長杜國慶介紹,以南京市區的玄武湖和莫愁湖為例,其背后蘊藏著深厚歷史沿革和文化底蘊,而且兩湖景色秀麗、游客眾多,消費旺盛,極大地帶動了南京的經濟增長。
“如果按常規流程對玄武湖、莫愁湖進行自然資源調查,那么調查所顯示的結果就只是‘冷冰冰’的數據,和普通的湖泊、濕地沒什么區別,水光瀲滟玄武湖十朝變遷、溫婉動人莫愁女故事這些歷史文化,難以在調查之初就進行挖掘。這些重要的內容就需要相關部門進行后續開發利用,存在‘滯后’,有的還會‘浪費’,十分可惜?!闭劶按?,省自然資源廳調查監測處處長杜國慶非常感慨,“對此,南京也開始了探索融合?!?/p>
江蘇文化積淀深厚,歷史遺存豐富。截至去年底,江蘇擁有1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0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5處中國歷史文化街區、56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擁有如此眾多厚重文化底蘊,開展‘區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資源調查’工作很有必要。”杜國慶表示,江蘇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特點、體現本地優勢和特色,選取徐州、蘇州、揚州三地共四個區域進行試點,深刻踐行“兩山”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三管齊下,多項工作已完成
煙花三四月,風雨下揚州。眼下,是揚州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站在三灣的最高點“津山遠眺”向下俯瞰,這里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清澈的古運河流過,“三塔映三灣”的景觀映入人們的眼簾;不遠處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猶如一艘巨船泊岸,與古運河相映成趣,走進其中,這里游客眾多,大家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古運河的歷史文化。
“三灣不僅有壯麗的運河景色和周邊的濕地風光,還保存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成為世界了解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窗口?,生態和文化價值俱存?!睋P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查監測處處長王文兵介紹,揚州挖掘融合三灣地區森林、濕地、水、歷史遺跡、歷史詩詞等特色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串聯運河故事。
具體來看,三灣用“自然”語言展現“因運而生”的城市基因,讓兩岸花柳全依水的運河自然風光和充滿勞動人民智慧的運河文化立起來,提供別樣的運河文化新體驗。從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產業融合與發展三個維度,全面評估三灣地區發展狀況,推動自然、人文、經濟的協同共贏。
三灣是江蘇省開展“區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資源調查”的典型代表。那么,從省級層面來看,江蘇探索出了哪些“新路”?杜國慶給出了三把“密鑰”:
充分收集、整合、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調查成果、多源遙感影像、實景三維數據、規劃資料等數據資料,依托DeepSeek等大模型算法深挖區域資源稟賦和人文特色;
對各類特色資源的數量、范圍、價值等屬性進行量化,構建特色資源基礎數據庫,調查形成各類特色資源數據193,558條,基于實景三維模型,以空間化表達直觀展示特色資源分布與底數,區域總面積近117平方公里,繪制了文物分布、花卉景觀分布、文化體育設施分布、歷史街區風貌特征及演變等51幅專題圖;
挖掘特色資源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打造區域特色應用場景。
如今,各個試點區域已全面完成區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資源調查,凝練總結各自實踐經驗,并大膽探索出不少新的應用場景。
講好促進文體旅消費的“江蘇故事”
擁有“美麗顏值”,也需要將其轉化為經濟價值。記者了解到,試點的重要目標是“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文旅產業的持續魅力”,江蘇省在試點過程中也一直在積極思考如何講好水韻江蘇特色故事、促進文體旅消費的方法。經過探索,江蘇省為四個試點區域擘畫出了四篇屬于自己的“故事”推進文體旅消費——
“大風歌”故事:
徐州立足豐富的漢文化資源稟賦,全力支撐城市規劃修編,探索自然、人文、商業、旅游的深度融合。在以“彭城七里”為軸線,以黃樓、戶部山、文廟街區等235處歷史遺存為串聯的地域文化集中展示區,為規劃修編提供漢文化產業區詳細、精準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空間信息,助力徐州城市“微更新”。
“姑蘇古城”故事:
蘇州歷史城區試點區以文化IP為內核,基于本次試點調查的底圖底數,可視化呈現特色資源分布、歷史脈絡及業態關聯性,串聯故事場景,融合非遺技藝與現代商業,挖掘特色水上游、名人尋跡等沉浸式體驗新路線,對已有三維數字化的歷史文化建筑進行結構解析與虛擬重建,擴展VR全景云游的內容覆蓋范圍,推動非遺活態傳承,豐富文旅融合新場景。
“碧螺春”故事:
蘇州太湖生態島試點區通過摸清古村落民俗、碧螺春茶等特色資源家底,開發AI智能分析助手,以“識茶—尋茶—制茶—品茶”為主線,設計徒步、騎行旅游路線,豐富游客深度體驗方式,進一步促進當地農文旅深度融合。制作標志性場景的VR全景,其中碧螺春茶博物館全景云游已交付館方投入運營,極大提升了生態島文旅吸引力。
“千年運河”故事:
揚州嘗試探索“自然搭臺,文化唱戲”,聯合文旅部門,邀請公眾參與,深度挖掘三灣地區人文資源稟賦,開發“三灣數字孿生平臺”,為升級消費體驗、完善三灣配套服務體系以及“三塔映三灣”主題夜游、“運河夜航”等旅游項目開發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助力揚州市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文旅消費新標桿,以自然、文旅融合促進經濟發展新路徑。
“溫潤秀美,人杰地靈的江蘇,還有很多可以深度挖掘的特色IP?!闭劶拔磥?,杜國慶信心滿滿:“我們將鼓勵基礎工作好的地方繼續申報自然資源部試點,講好精彩的江蘇特色自然和人文資源故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姚政宇 丁蔚文
- 江蘇無錫:AI賦能 人工智能產業逐浪前行2025-04-18
- 江蘇金湖:“家門口”吃出“幸福味”2025-04-18
- 江蘇鎮江:創新“12345+”模式 奏響基層治理“三重奏”2025-04-18
- 連云港:專場招聘“搭臺” 暖心服務“護航” 多元發力助殘疾人就2025-04-18
- 4%!“數”里行間見證中國經濟穩健開局2025-04-17
- “中吉烏”班列“乘風起”,活力江蘇增引擎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