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前行!從一季度外貿數據透視背后的中國韌性
在全球貿易寒潮中,中國外貿再次交出亮眼答卷。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突破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1月份進出口下降2.2%,2月份基本持平,3月份增長6%。從數據中可以看到,當前中國外貿雖承壓前行,但仍然韌性不減、穩中有進。?
內外貿一體化持續推進,國內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中國外貿破局之道早已謀定。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對外貿易政策環境,出臺了推動內外貿一體化、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穩外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加大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力度。在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國內大循環持續夯實的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向縱深推進。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在上合、金磚、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雙邊多邊場合鮮明提出中國主張,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貿協定。外貿韌性不減的“中國制造”正在打開“世界地圖”做生意,展現出中國外貿強大的風險抵御能力。
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主要外貿省市勇挑重擔,發揮各自優勢,展現出較強的支撐帶動作用。一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7省市合計進出口7.78萬億元,保持增長趨勢,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今年年初,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招商小分隊在新加坡、日本、英國、德國、瑞士等國家多點發力,推進近50個外商投資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類項目;2月份,山東省臨沂市開展“百團千企·商城出海”行動,通過政府“搭橋鋪路”,推動臨沂商城在國際貿易領域實現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突破。
站在歷史新征程上,中國對外貿易正從過去“融入全球化”,逐步轉變為“引領全球化”的新階段。10.3萬億元不僅是量的突破,更是中國外貿發展轉型的關鍵。當傳統比較優勢逐漸弱化之時,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制度型開放深化、數字貿易規則建構正在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一季度,國內產業創新方面,中國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動能強勁;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電動汽車等出口分別增長43.2%、18.8%和8.2%。從“量”的擴張到“質”的躍升,這幾項外貿數據的增長已非傳統模式的簡單延續,而是由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升級,這無疑是支撐中國出口強大韌性的關鍵。
當前,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市場,中國正在以“破浪者”的姿態打開新局面。“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 漫評:人機共跑“半馬” 是賽場亦是考場2025-04-20
- 中歐班列開行“1000+”,奏響“一帶一路”華彩樂章2025-04-20
- 漫評二十四節氣——谷雨:谷雨潤禾催奮進 勤耕不輟啟新章2025-04-20
- 2025年江蘇省全民閱讀主題宣傳啟動2025-04-20
- 【一季度經濟觀察】一季度江蘇出口同比增長9.6%背后的支撐力量2025-04-20
- 信長星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2025-04-20